从权利的角度认识物权行为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萨维尼批判titilus-modus学说(titulus-modus-Lehre),认为本来Modus是让与形式(die Ubertragungsart)用以表明所有权让与的事实的过程,或者称之为交付(Ubergabe),但认为应该解释物权合同(dinglichen Vertrag),衍生就提出“物权行为”的理论(其实第一提出的是康德(Kant)。之后的颁布的《德国民法典》虽然采用物权行为这一主张,但是世界主流的对物权行为之承认与否的差异,可分为二种情形:一为合一性原则(Einheitsprinzip),亦即不承认有独自存在的物权行为,认为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合为一整体。二为分离原则(Trennungsprinzip),其认为一个法律行为不可能同时发生债权及物权变动之双重效果,欲为物权之变动,当事人间尚须存有物权变动合意之物权行为。在大陆范围内,对于是否承认物权行为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章介绍目前两地对物权行为认知。作者经过梳理材料发现:大陆对物权行为态度分成两个阵营。即便大陆的部分学者和台湾的学者都表示对于物权行为表示支持,但他们对于物权行为定义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他们也对物权行为的认识不尽相同,并且分析了原因。第二、三章重新对权利的架构予以分析,重新梳理传统的对于权利的认识,尤其认为检讨法力理论和利益理论的不足,然乎分析权利的构成框架。第四、五章从权利入手,导出物权行为的含义然后对物权行为的概念的做进一步剖析第六章论述物权行为在中国立法制度的体现。指出应该破除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说明物权行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然后举例子表明物权行为在从法条上的表现第七章论述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的分析,首先论述物权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关系然后分离原则(Trennungsgrundsatz,Trennungsprizip)所谓分离原则并不是空想的理论虚构的事实,而是基于对社会的观察,分析得出的结论。因此不是立法采纳与否的问题而是本来就是一个事实,不由得不采纳。把物权行为和负担行为分离开来的是对于合同中的合意功能的区分的结果。一个合同的必要的合意,除了物权合意和负担给付义务合意,还包括辅助两者的合意,本身不引起物权变动,也不引发义务的承担,但是,我们可以称之为合同辅助合意。进一步讲,分离原则的重要功用,不仅仅是分离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还有辅助合意。其实是三种合意的而不是如德国所言的仅仅是两种合意。然后论述抽象原则(Abstraktionsgrundsatz)的历史和如何认知。第八章论述物权行为和其他法律制度的关系,首先论述,物权行为和善意取得的关系,然后论述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和善意取得的关系,然后论述物权行为和交付的关系,然后物权行为和占有的移转取得的关系。
其他文献
新经济的到来,使我们的教育事业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从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扩展知识面和发展实用技能,掌握处理各种信息的能
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深入,城市范围飞速扩张,各大小城市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同时水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甚至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及雨洪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月情有独钟 ,一生写了三百多首与月有关的诗作。本文以其中的三首咏月诗为基点 ,探讨了李白的艺术技巧 ,从而得出结论 :李白咏月诗的美学价值在于感情
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调查结果显示,10月份厦门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位居全国第40位;同比上涨16.9%,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四个一线特大城市,在二线城市中处
以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不同粒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为模板,采用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为孔模板、氨水为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在PS模板上包裹上SiO2,再利用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植物体内的信号分子,在植物的抗逆响应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类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在各类人工草地栽培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干旱一直是制约紫花苜蓿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不断深入紫花苜蓿幼苗的抗旱性研究,对紫花苜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用聚乙二醇(PE
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日本著名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人物,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巧妙地将日本文学传统之美与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技巧结合起来,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教学观、学习观及其与传统教学观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通过确立学
为解决当前秧苗栽植后直立度难保证、成活率低等问题。结合现有农艺,对移栽机的栽植机构进行了设计,并建立了栽植器的运动轨迹方程,对零速投苗和最小破膜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
鲁迅在《野草》中以其忧愤深广的观察与思考,以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勾画了一幅凝重、幽深、瑰丽、怪诞的“野草”世界.充分展现了他付社会人生的思考及其深咬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