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快速筛查青光眼的四点视野计的研制及正常参考值测定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x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大不可逆致盲眼病,且早期诊断困难,多数青光眼患者初诊时已有较严重的视神经和视野损害。而早期诊断是青光眼治疗的关键,在人群中进行筛查是尽早发现青光眼的有效措施之一。视野检查是评估青光眼视功能改变的重要手段,但常规视野计检测时间长,携带不方便,造成其在大规模筛查青光眼应用中的局限性。为了适应大规模筛查青光眼的需求,本论文研制了快速、有效、可携带的四点视野计。方法四点视野计由上位机、下位机及其通信接口构成,上位机即计算机(PC)向下位机发送命令,并对下位机传送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及分析;下位机即单片机(MCU),主要控制视野屏上发光二极管(LED)的亮度变化及检测顺序,并把受检者应答情况传递给上位机。PC与MCU之间通过串行通信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单片机软件采用C语言设计,包括主程序、中断处理程序以及快速筛查、四点阈值检测、按键查询、串行数据传输等子程序。PC端软件主要采用VB6.0编制。通过设置串行端口控件MSComm,实现与单片机的串行通讯,实时显示视野检测状态;利用数据库绑定控件,创建以Access数据库为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患者信息及检测数据进行存储、修改、查询等,并结合VC语言,编制检测报告单打印模块。四点视野计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50个正常受检者100只眼的视野进行检测,分为5个年龄段,≤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岁,每年龄段10人。采用四点视野计四点阈值程序两种检测策略,分别对青光眼视野缺损中最易出现异常的四个点进行静态视野检查,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得出各年龄段平均光敏感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研制了快速、便携的四点视野计样机。可选择不同的程序控制视野屏LED的显示方式,并根据受检者反应,改变视野屏LED亮度值,从而进行四点视野检查。四点视野检测系统实现了界面显示、患者资料管理、检测报告单打印、数据传输及处理、检测过程实时显示等功能。本样机应用四点阈值程序两种检测策略分别对正常人四点视野的光敏感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人的平均光敏感度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光敏感度越低,年龄平均增加10岁,检测策略一测得平均光敏感度(MS)下降1.319dB,各年龄段MS不全相同,30岁年龄段与40岁年龄段之间MS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段之间MS均有差别(P<0.05);检测策略二测得平均光敏感度下降1.225dB,各年龄段之间MS均有差别(P<0.05)。两种策略各年龄段男女之间MS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左右眼之间MS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策略之间MS有统计学差异(t=4.513,P=0.000),检测策略一比检测策略二测得的MS低大约0.5dB。而且两种检测策略测得每眼平均检测时间均小于1分钟,与传统视野计全阈值程序平均每眼耗时12-20分钟相比,检测时间大大缩短。结论四点视野计样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时间短,四点阈值程序的两种检测策略通过对正常人的四点视野分别进行检查,测得了各年龄段MS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本论文得出的正常参考值的特点与其它类型视野计的正常参考值的特点基本吻合,为继续进行临床试验提供了参考依据,本论文对四点视野计的研制为大规模筛查青光眼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将智能化、数字化、电气化等一系列工业4.O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落地。而能源产业与工业制造融合程度如何,也从某一侧面决定了工业4.0的进程。4月下旬,德国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雷达在农业、生态、气象和军事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何充分利用雷达回波中的信息,提高算法的探测能力,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雷达回波信
平面波成像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是超高速超声成像中最常用的成像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瞬态弹性检测等超声新技术中。然而由于平面波发射波束宽,回波信号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
为实现对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自动检测,本文研究了二种基于不同原理的重金属自动检测仪器。首先本文评述了目前国内外水质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几种常见重金属对人体脏器的危害,并对现有几种重金属检测方法做简单回顾与对比。根据现场自动化检测的目标,选择了电化学溶出伏安法与分光光度法作为仪器检测的理论基础。通过实验室电化学工作站与光谱仪进行了预实验,研究两种检测方法中的参数,确定仪器的设计要求。针对两台仪器分别设计
人类视觉系统作为人类大脑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手段,拥有近乎完美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信息处理的各个方面均远远优于现有的任何计算机视觉系统。对视觉信息处理机制的研究是脑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