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其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在我国农产品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情况下,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农户自家的小生产使得农民难以抵抗其独自进入市场的风险,且过低的技术含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与此相对的是,虽然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日益上升,却无法从外观上直接判断,同时还需面对安全农产品过高的价格。农产品产消对接意在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形式来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一定的契约关系进行“面对面”的交易,一方面可以使农户真正参与到农产品流通环节并分享到其中的利润,另一方面在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可追溯性要求的同时通过降低农产品价格而提高其经济福利。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农产品营销理论,以成功实现产消对接的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为主要例证,理论结合案例,分析农产品产消对接的成立条件,并考察消费者对此方式的参与意愿,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导论”,在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和产消对接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和工作假说,并介绍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数据来源,最后总结了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理论基础”,主要借鉴的是农产品差异化竞争理论和农产品营销理论。第三章“农产品产消对接的理论分析”,首先从经济学理论和农产品营销渠道选择两方面分析了农产品产消对接的可行性,接着从产消对接的各个方面探讨可能的实现条件,包括:生产者组织形式、消费者组织形式、农产品特征及流通半径。第四章“农产品产消对接的案例分析(生产者角度)——以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例”,以实现产消对接的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分析对象,结合第三章的理论分析,首先考查了产消对接的生产者组织形式、特点和运作方式,证明“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是有效率的;其次总结了农产品特征和流通半径,得到的结果是农产品以大米、水果等初级产品为主,而流通范围则集中在生产者所在地所属的市区,少部分延伸到与所在地市区相邻的周边较发达城市;最后对案例中实现产消对接的生产者福利影响进行了计算,证明产消对接提高了农户的福利。第五章“农产品产消对接的实证分析(消费者角度)——基于南京、常州两市的调查”,从产消对接的另一个主体——消费者角度出发,首先对实现产消对接的消费者或消费者组织形式、特点及福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产消对接的消费者以个人为主,同时存在为数不多的初级形式的消费者组织;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和常州两市的消费者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产消对接有较高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最后通过建立并运用logit模型找出影响消费者参与产消对接的因素。第六章“结论与政策建议”,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实现产消对接应具备的条件做出了总结,并结合对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实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