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二次电池(Lithium-ion Battery)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新型绿色环保化学电源。它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优等优点,是目前化学电源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目前锂离子蓄电池的生产已初具规模,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质量问题,如气胀,微短路等。特别是电池在化成阶段产生气体和储存阶段发生气胀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难题,它严重制约了工业生产的成品率。就万力电池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统计出,制作完成的磷酸亚铁锂电池常温搁置10个月后,153只电池中未气胀电池有83只、轻微气胀电池有57只,气胀电池有13只,气胀率为45.7%。随着搁置时间的延长,气胀电池的数量仍有增加。气体在电池内部产生使得电池内压增大、电池鼓胀、电极叠片结构分离、活性物质分离,导致出现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实际生产中电池的气胀问题,试验制备了724566型液态软包装磷酸亚铁锂锂离子电池,并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来模拟电池气胀。采用交流阻抗方法分析了电池的电化学反应特点;充放电循环试验测试电池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测量电池的产气量;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气体的种类。通过改变烘烤时间来研究水分对电池气胀的影响,试验证明电池的气胀程度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大。交流阻抗图谱表明,水分含量多时电池在首次化成过程中形成的SEI膜较厚、稳定性差、界面阻抗较大。充放电曲线和循环曲线显示,严格控制水分有利于电池电性能的发挥。采用不同的电流对电池化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会影响SEI膜的组成。比较了三种化成制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减小电池在化成过程中的消气反应,可以减少容量的不可逆损失。通过对存放过程中气胀电池的气体种类,循环性能的分析。我们认为SEI膜的破坏是电池气胀的直接原因。为保证首次化成过程中形成良好的SEI膜,在以后的存放或循环过程中不被破坏,改进了电池的烘烤和化成工艺。工艺改进后电池的气胀现象明显减少达到了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