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胰酶处理法、氢氧化钡处理法对3个地方鸡种(萧山鸡、北京油鸡和狼山鸡)的核型及G带和C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适用于禽类染色体的制备,这为禽类染色体的制备提供了又一途径。 ② 3个地方鸡种的核型基本相同,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有10对大型染色体和29对微小染色体;染色体的形态也基本一致,仅在No.4染色体上出现一些差别,北京油鸡No.4染色体为st型,而萧山鸡和狼山鸡为sm型。 ③ 3个地方鸡种的G带带纹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萧山鸡可分为34个区,159条带;北京油鸡和可狼山鸡分为33个区,151条带。 ④ 3个地方鸡种的许多微小染色体都显示深染C带,所有W染色体整条深染,这进一步证实了C带技术可用于禽类性别鉴定。 ⑤ 狼山鸡No.1染色体相对长度水平与屠宰性状、产蛋性状存在较大的关联,当No.1染色体相对长度水平为4(22.00%<RL≤23.00%)时,腿肌重、胸肌重往往表现较低;当No.1染色体相对长度水平为3(21.00%<RL≤22.00%)时,总产蛋量、开产蛋重往往表现较低,说明家鸡的No.1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可用于辅助育种。 ⑥ 核型似近系数和进化距离在禽类中同样适用,8个地方鸡种(另收集了仙居鸡,鹿苑鸡,泰和鸡,寿光鸡和旧院黑鸡的资料)的聚类结果与品种的历史起源、产地分布基本一致。 ⑦ 将家鸡染色体核型和G带与鹌鹑相比较,发现家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Zn=78,但染色体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No.1、No.4、No.6、No.8和Z染色体上;G带分析结果显示,家鸡和鹤鹑的G带差异主要反映在No.1和No.2染色体,这可能是由于臂间倒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