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由于覆盖面大,人口数量多,因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县域经济仍很落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非常突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对县域经济的研究也有很多视角。本文着重从农村社会制度角度研究县域经济的发展,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和创新理论分析农村社会制度因素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提出了农村社会制度创新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的这一创新观点。 历史上,中国农村社会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如土地制度经历了土地私有化、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迁过程。农村人口及劳动力从统一使用管理到分散生产经营等。农村社会制度变迁既有诱致性变迁,又有强制性变迁,利益主体比较明确。有些变迁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总体上,农村社会制度还比较落后,不适应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土地使用制度上,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而土地经营比较分散,不能发挥最大效益。农村人口及劳动力使用管理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落后,绝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实行农村各种社会制度创新。首先,要坚持制度创新上的“统筹兼顾,绩效优先”原则。要把县域经济放到国民经济的大盘子中来考虑,在制度供给上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生产要素流动渠道和平等竞争环境,在农民收入分配制度上鼓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次,要减少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性和改革成本。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尤其注意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冲突,减少改革成本。再次,要注意制度创新的外部性和应用性。还要注意制度的可持续性等。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是坚持农村经济制度、土地制度、农村人口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创新。经济制度创新关键是所有制形式创新,即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分配方式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主要是提高农民收入分配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按劳分配,兼顾公平;农村经济实现形式创新,要打破传统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格局,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分工分业,统筹管理。扩大县级政府自主职权范围,改变农民传统思维观念。 土地制度创新,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生产管理,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按土地性质划分功能,分类管理,这样也有利于农业生产走上产业化、集约化的路子,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高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农村人口管理制度创新,关键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分集中于土地,数量大,流动无规律,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劳动力引导到非农领域,减轻土地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劳动力资源能有序利用,降低农村人口流动的障碍。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老有所养,病有所依,缩小城乡待遇差距,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 农村教育制度创新,重点是解决教育资源稀缺问题,理顺农村教育投入机制、人才使用制度,创新农村教育发展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落后问题。 总之,本文认为,农村各种社会制度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坚持农村社会制度创新,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