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与人类社会发展交汇重要时期的重要推动引擎,“创新”成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抓手。毫不夸张地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所在,是决定国家综合竞争力高下的关键所在。在创新行为中,个体的创新是群体创新的基础,个体创新更能激发一个组织的创新。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相比,今天的中国空前急迫地需要把创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到各行业。在上世纪70年代,管理学研究者们就发现企业在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特定时期内,经常会处于两难境地。Benner&Tushman(2003)在March(1991)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双元创新,双元就是指两种创新活动的相互冲突,又相互共存的一种状态。如何协调两种创新形式的战略共存,是进行双元创新研究的主要目的。双元理论的提出,是对创新发展带来新高度,也开启了学术界创新研究的新篇章。而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发现,绝大部分的双元创新研究集中在组织结构视角的研究中,而只有行为视角在其视角范围强调了个体的双元创新行为,从行为视角进行个体创新的研究,这是对结构视角的一个补充,也是对双元概念的扩展。本研究创新性的采用从个体创新行为视角的角度去进行探讨,引入组织与个体匹配的双向视角,这是对双元创新研究视角的一个新的拓展。在研究的同时,笔者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着手对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研究,相比之下,很少有人深入地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所以笔者采用动机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因为通过研究发现动机理论对个体的创新行为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引入动机作为个人-组织匹配与双元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综上,笔者在研究中把内在、外在动机作为研究探讨个人—组织匹配作用于双元创新的切入点。在阅读大量文献、开展问卷调查和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希望可以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目的,同时,这三个研究目的也是本文试图达到的创新之处:一是丰富目前人-组织匹配与双元创新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本文试图回答如下问题:在人-组织匹配对创新的影响中动机理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内在外在动机理论在匹配对创新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是否是正相关的?二是探析内在、外在动机在人-组织匹配与双元创新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在内在外在动机是否能够在匹配与创新之间起调节作用提出解决方案。三是厘清人-组织匹配及其三种匹配形式与内在、外在动机之间的关系。内在动机与创新或者匹配之间的关系,是大多数学者研究的内容,而本文则创新性地把三种不同的匹配形式分别对应内在、外在的两种不同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现它们都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致力于尝试在厘清人-组织匹配及其三种匹配形式与两种不同动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基础上,填补了相应的理论空白。而笔者通过对三个问题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具体结论:首先,价值观的一致性程度通过内外在动机全面激发双元创新的产生和实施。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了个人—组织的价值观匹配对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存在显著的直接正相关关系,内在、外在动机对双元创新行为也有着显著的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三者之间的直接效应关系紧密。其次,当个人-组织的需求与供给匹配时提高创新重点仍然需要从内在动机角度努力。从模型结果来看,在个人-组织匹配与双元创新之间,外在动机的中介作用不明显,其对双元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弱;而根据实证得出,内在动机在个人-组织要求匹配与双元创新间具有显著的的中介作用,更能激发双元创新行为的产生和实施。再次,个人-组织匹配既可直接正向影响双元创新的产生也可通过内外在动机激发双元创新的实施。本文验证了个人—组织的匹配对双元创新行为的具有正向影响关系,从而进一步佐证了 Kristof(1996)提出的匹配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Cable和De Rue(2002)指出匹配的程度与工作绩效有一定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个人—组织的匹配会对工作绩效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并且,匹配程度越高,越能激发个体产生源源不断的内在动机,同时,也能对外在动机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关系。内在动机相对外在动机,更能有效激发双元创新行为的产生和实施。为了验证更加全面科学,本文还在实证研究加入了对价值观、需求-供给、要求-能力三个方面的匹配因素,通过分析,相比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在激发双元创新行为的产生和实施中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从而也进一步佐证了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