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到莫言:现代性语境中的“吃人”意象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s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创作母题.早在"五四"时期,以鲁迅为核心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就痛切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吃人"的本质,他们张扬着个性主义的大旗,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封建礼治秩序进行了深刻的抨击与刻画:从食人者"吃人"到被食者"吃人"再到残酷的"自食",五四先驱者所描述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无异于"吃人的筵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文化"吃人"意象挖掘最深的一位,鲁迅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阐释的深刻性在于,他的阐释不但惊醒了世人,催人猛省,发人深思,而且昭示了后人,为后学者的探索起到了指路明灯的作用.以莫言为代表的新时期作家对中国文化"吃人"意象的阐释传承了"五四"精神,但是由于时代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一批作家探索的立足点也有了新的变化.在获得了第二次思想解放后,许多作家开始反思历史、反思现实政治,他们沉痛地指出了缘于传统封建文化的极左政治路线对人的戕害无异"吃人".改革开放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和瞬息万变的社会现状,许多人开始了新的迷失,生存状态对人性的抹杀又成为作家们关注的重点,对"吃人"意象的阐释开始从人性与现时政治性层面向文化心理层面迈进.从鲁迅到莫言——作为两个时期代表人物的鲁迅与莫言在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尽管两人关注中国文化"吃人"意象的立足点不同、创作风格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但是他们在对人物深层文化心理的挖掘上,在作品所隐含的现代性思考上,在作品复调形式的运用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他文献
中国的现代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现代的城和现代的人出现。在农业传统深厚的中国,城市与居于城市的市民间的社会、文化的关联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对于这种新
作为不同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异质因素,"外国人"形象在历代小说中呈现的不同面貌,反映了中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也反映了某种历史性的世界格局变化.中国文人眼中的世界观是不断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生态美学的理论席卷了全世界。生态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革命性的意义,更是当代美学学科的新视角,新突破。生态纪录片研究在生态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他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了西方现代科学知识.但是,严复翻译西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以西学取代中学的主体地位,而是试图以西学来促进中学的复兴.
该文主要对中国80年代荒诞小说的荒诞审美类型划分进行思考.当时评论界关于真假荒诞的争论和荒诞小说的荒诞审美类型的划分,(尤其后者)是我们思考的出发点.作者认为他们问题
该文通过对新时期体育纪实文学的叙述方式的考察,阐述体育纪实文学现有的类型和特点,体育纪实文学脱胎于新闻报道,早期带有浓厚的新闻色彩.随着体育纪实文学的发展,它逐步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