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相关论文
严复在辛亥革命前后连续发表《原贫》《论中国救贫宜重何等之业》《救贫》三篇文章,系统阐述了其农商救贫思想,认为中国是农业农民国......
湘菜菜名虽短小精悍,但却浓缩了湖南的地方特色和烹饪技艺,折射出民族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千姿百态。而且湘菜菜名是海外食客了解湖......
世俗知识、普通知识、高等知识对应辜鸿铭、王国维、陈寅恪三人,呈现出现代中国的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的学术架构的知识范式转型线......
翻译学进入“文化转向”以来,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翻译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翻译中所蕴藏的文化因子。但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
严译《天演论》导言为我们打开了治化的三重世界,分别指向现代政治的三个向度,即富强(事功)的、礼法(民品)的与世界秩序(文明精神)的......
Andrew Lefevere提出的改写理论认为,翻译改写是译者受意识形态及诗学双重影响的结果。清末时期,严复翻译赫胥黎的Evolution and E......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严复以其深具洞见的论述与翻译,促成了"天演"世界观在近代中国的形塑。在这一世界观的影响下,严复将科学......
早期的鲁迅在研读严复译著、接受西学的过程中,曾融合培根的"归纳法"和笛卡尔的"演绎法",以"执中"之道为其学理意识与逻辑判......
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问世以来,对其具体内涵的探究便一直存在。本文希望通过从目的论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
期刊
严复的西学译介透露出治体论语言和思维的系统性影响,以"治制"对接西学中的政体,同时显示出政制化、法治化作为主导逻辑成为现代......
严复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早年他自西方引进了自由主义,认为西方发达的原因在于“自由”,故而他企图以西学之自由来挽救近代......
本论文以严复和西周在翻译“right”与“liberty”二词时选定的译词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二人选择译词的理据,整理二......
文化可以看作为社会表现之一,在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近代的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是追求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为此许多有志之士进......
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不仅提出过颇具开创性的教育思想,亦曾长期从事教育实践。长......
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育兼重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尝试,拉开了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序幕,其“新民德”之说,以划分“群”......
摘要: 在中国近代史上,严复作为一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他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
【摘要】100多年来,翻译界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这三大翻译标准的内涵和来源进行了多种阐释和猜测。一些学者认为严复的翻译......
林纾是近代翻译界的开山祖师,毕生翻译外国作品两百多部,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等文学大咖的名著都是由他首次译成中文的,鲁迅、郭沫......
【关键词】多义性古文,命题视角,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1-0047-03 《历史教学......
甲午之后,严复从海军先驱到启蒙之父的转变,表征着洋务时代的终结和启蒙时代的开端。严复译介的进化论以一个变动的、进化的、竞争的......
台湾学者黄克武先生所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严复卷》卷首有黄著“代导言”一篇,名为《开启民智、会通中西——严复与清末民初的......
摘 要: 严复以“计学”对译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economics”,凸显了二十世纪中国“经济学”概念转型尝试,东洋“舶来品”——......
摘 要: 本文以严译《群学肄言》为研究对象,考查严复对西方社会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融会贯通,主要表现在文体、换例、增译、......
严复(1854-1921),是老资格的“海龟”,他从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归国后,一直在文教界发展,除了短暂在新闻界、实业界、政界待过,......
【摘要】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结合“信、达、雅”翻译原则,来评析严复对《天演论》的翻译。目的论始于20世纪的德国,旨在纠正之前过......
也许只是到近代,时间和空间意义上的机运的捕捉,对滞后的中国才是那样地契合:它怎样走向世界,它也怎样走向未来。在西方文明以最野蛮的......
1906年,严复开始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过去之后严复发现,这个学堂不仅守旧,而且学风涣散,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并不高涨,一些富家子弟更是......
【摘要】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应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合理的展开翻译,经过中国学者的常年努力,以严复《天演论》为基础的信雅达翻译理......
【摘要】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著名翻译家,他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即“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历......
公元1877年8月8日,英国海军部收到来自外交部的一份文件,上面是即将进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12名清帝国留学生名单,其中一位的简介......
【摘要】“考而不死是為神”延续老舍先生一贯的辛辣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严复先生的“信达雅 ”翻译三原则蕴含着丰富的真与美的......
1894—1895年,中日甲午一战,清军在水陆两线均告溃败,曾经“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一 严复晚年住过的故居,在福州“三坊七巷”的郎官巷。1920年,严复回到家乡后就一直居住在这里。回到福州的前一年,严复曾在上海写......
近代词媛吕碧城(1883—1943,原名贤锡,字兰清,又字明因、圣因,安徽旌德人),此生封笔之作三首“怀人”,严复居其一(另外两人为净土宗硕德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