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直隶新政中的督学机构与兴学措施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要项之一。直隶是当时实施教育改革较有成效和特色的省份。目前能够见到的关于新政时期教育改革研究成果,多着眼于全国范围,而对直隶教育改革进行细致考察者尚不多见。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搜集报刊杂志、地方史志等资料,拟对其有关情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本文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考察了直隶的各级督学机构。清朝旧体制下的教育行政设施无法满足新时期兴学的要求,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是发展新式教育的需要。直隶先后设立学校司、学务处、提学使司作为专门负责办理全省学务的机构;并于各府、州、县创设劝学所负责办理地方学务;各地的教育会对于各地新式教育的普及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部分,具体论述直隶兴办近代学堂的主要措施。第一、派遣官绅游历。为学习借鉴近代日本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直隶先后多次派遣主管教育的官员、主持地方政务的实缺官员及州县夙孚众望的绅士多人赴日本游历,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第二、筹集办学经费。教育经费的数量直接关系兴学所能取得的成效,新政时期直隶通过截取书院旧款、征收教育捐税、倡导个人捐资等多种途径筹措办学经费。第三、培养师资力量。师资是学务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直隶兴学过程中始终重视师资问题,在国内创办师范学堂的同时,还派遣留日师范生及聘请日本教习等。第四、也注意采取措施加强教科书的规范。 总之,清末新政时期,在各级督学机构的有力督导下,在各种得力措施的保障下,直隶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初步形成一个包含各级各类学堂的教育体系。尽管其中存在着某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它为直隶近代教育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正是清末新政中直隶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运用科学的指标和定量的方法对1979-1997年以来经济论文增长数量、经济学科发展规模及几种主要的经济产值作初步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其规律性,并
民居建筑是居住生活的重要内容。政权更替、体制转换、经济兴衰,都直接或间接的制约着民居住宅类型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开始了风雷激荡、翻天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本刊讯在世博效应的带动下,上海机场2010年三大运输生产指标增长迅猛,屡创历史新高,年旅客吞吐量首破7000万人次大关,浦东机场货运排名继续稳居全球第3。全年,上海浦东和虹桥
以笔者所在馆为例,完整地介绍了一个应用《中图法》(第四版)进行图书分类改编的案例,从而探讨了一些图书分类改编工作的做法及其经验。
随着禽畜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临床兽医诊疗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但是,兽医临床诊疗期间,诊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盲目滥用抗生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随意滥用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肩负着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与阅读服务的责任。是推动和营造大众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当前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大好环境
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对于企业蕴涵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政治、政策、市场等.在剖析了这些风险的基础上,利用预警管理理论,构建有效的企
我的《伊阿宋》系列作品完成于2009年6月,由三个单张组成,递进式的变化关联使它们构成一组,景别和场景的不同则使得每张在叙述传达中的不可或缺。行色匆匆的不只是城市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