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讨论恶性病变造成的高位胆道梗阻,其原发病及介入手术操作等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并对影响预后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为综合评估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介入治疗科2009年8月~2014年12月,经病理和(或)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对无手术禁忌症的入选患者在DSA透视或B超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和(或)支架置入术。如患者一般状态允许,可考虑择期放置胆道内支架进行胆汁内引流和(或)病灶供血动脉置管化疗等后续治疗。介入手术后复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术后临床检查资料,并进行1.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种类及发病率,并分析主要并发症发生原因2.将术后患者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差、预后良两组,统计相关指标(性别、年龄、ALT、AST、ALB、TBIL、ALP、GGT等)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再将这些因素行多因素分析,得出logistic方程,分析过程中统计水准为α=0.05,即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入选本研究的病例共76例,男性41例,女性35例,术前诊断肝门部胆管癌31例,胆囊癌肝门部转移15例,肝门部肝癌10例,恶性肿瘤肝门部淋巴结转移8例,壶腹部癌肝门部转移12例。因诱发胆心反射停止手术3例,其余均成功行PTCD和(或)支架置入术。行双侧引流+双侧支架5例,右侧引流+支架26例,左侧引流+支架10例,单纯右侧引流20例,单纯左侧引流10例,手术未成功3例,外院行引流+支架置入术后狭窄,于我科再行治疗2例。2.主要由原发病因素造成的并发症:电解质紊乱30例,低蛋白血症24例,贫血18例,胆系感染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9例;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胆道出血2例,肝脓肿2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急性胰腺炎7例,应激性溃疡1例,穿刺针道转移1例,胆心反射3例,支架内狭窄3例。各并发症发生率为:胆系感染13.16%;电解质紊乱39.47%;急性肾衰11.84%;胆道出血2.63%;肝脓肿2.63%;围手术期死亡6.58%;低蛋白血症31.58%;贫血23.68%;急性胰腺炎9.21%;应激性溃疡1.39%;穿刺针道转移1.39%;胆心反射3.95%;支架内再狭窄3.95%。3.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年龄(P=0.006)、A/G(P=0.018)、ALB(P=0.025)、梗阻部位I(P=0.006),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的因素为ALT(P=0.265)、TBIL(P=0.258)、性别(P=0.421)、GGT(P=0.856)、AST(P=0.497)、ALP(P=0.514),进一步得出logistic方程为Logistic(p)=1.332+0.681*年龄-0.215*A/G-0.335*ALB+1.587*梗阻部位I。结论:1.常见并发症多由原发病变造成,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胆系感染,急性肾衰;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应激性溃疡、穿刺针道转移、胆心反射、术后支架再狭窄等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介入手术能以较小的手术风险有效解除梗阻,减轻原发病造成的症状。2.年龄、A/G、ALB、梗阻部位与预后相关,ALT、TBIL、性别、GGT、AST、ALP与预后无明显关系,年龄为危险因素,年龄愈大,预后愈差,同时A/G比值降低及ALB值降低也为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临床工作中应结合影响预后的因素综合评价患者基本情况,严格选择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尤其对于年龄较大、一般状态较差等导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的患者,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望达到最好的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