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红壤侵蚀区典型崩岗剖面土壤特性及可蚀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土壤可蚀性K因子方程在花岗岩母质侵蚀红壤适用性的研究有待加强,黏土矿物、铁铝氧化物可能是修正侵蚀红壤区可蚀性K因子方程的重要参数。本文针对粤西典型红壤侵蚀区的两种不同侵蚀强度的典型花岗岩崩岗剖面,分别从传统可蚀性K因子、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三种角度对比研究两剖面可蚀性垂向分布趋势,验证传统K因子指示红壤可蚀性的可行性,探讨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与可蚀性的耦合关系,尝试提出K因子方程修正新参数,研究发现粤西红壤侵蚀区典型花岗岩崩岗剖面中可蚀性K因子、粘土矿物呈现较好的规律性,表现为:   红壤侵蚀区可蚀性K因子的垂向分布趋势如下:表土层K值最小,抗蚀能力最强,红土层K值略大,抗蚀能力弱于表土层,K直在砂土层中达到最高值,砂土层抗蚀能力极弱,红土层与砂土层过渡区(剖面2-4m深度范围)K直存在明显分界面。K因子指示红壤崩岗剖面可蚀性具可行性。   红壤侵蚀区崩岗剖面中高岭石质量分数占绝对优势,粘土矿物类型均以1:1型非膨胀性矿物高岭石和2:1型非膨胀性矿物伊利石为主,含少量的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绿泥石,蒙脱石质量分数极微;花岗岩崩岗剖面1-10m深度范围内,高岭石质量分数有较好的规律性,呈马鞍型分布趋势,在红土层与砂土层过渡区达到最高值(剖面4m处),剖面10-35深度范围内高岭石质量分数总体看来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呈上下波动趋势;崩岗剖面中伊利石质量分数总体来说随深度递进呈上升趋势,其垂向趋势满足表土层<红土层<砂土层(4-10m)<砂土层(10-33m)<碎屑层;崩岗剖面1-10m深度范围内绿泥石质量分数呈V型分布趋势,在红土层与砂土层过渡区达到最低值(剖面4m处),剖面10-35米深度范围内绿泥石质量分数呈上下波动趋势。   强侵蚀剖面相对于弱侵蚀剖面,土壤的黏粒、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粘土矿物总质量分数更低,可蚀性K因子值更大;两剖面中的侵蚀参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黏粒、粉粒、有机质、粘土矿物总质量分数与土壤可蚀性K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Al2O3、Fe2O3质量分数与土壤可蚀性相关性较小。综合分析认为,在粤西崩岗侵蚀区,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可蚀性K因子及粘土矿物的空间变化均可有效地反映来源于花岗岩风化壳的红壤之可蚀性。
其他文献
喀斯特峰丛洼地二元结构发育,水文过程迅速,早涝灾害严重。研究喀斯特土壤水分运移过程的中的优先流现象对于理解喀斯特地区水文循环过程、物质迁移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其一方面
作为时钟产生和同步的电路,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航天器的电子和通信系统中。应用于空间辐照环境中的PLL在单粒子作用下,将产生频率或相位偏差,甚至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做呼吸操能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传统口头教导患者锻炼
众所周知,波导结构具有高Q值、高功率容量的优点,但它的缺点是体积大、不易集成.在多层微波集成电路中,例如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和多层PCB(Printed Circu
卫星和其它飞行在近地轨道(低于3.8倍地球半径的轨道)的航天器对被地球磁场俘获的高通量质子流极其敏感,双极型集成电路则更容易因此而产生辐射损伤。在双极型集成电路中,这些粒
本文研究了代表金缕梅科4亚科,具有不同花部特征的4属5种植物的传粉机制和繁育特征,结果表明金缕梅科植物具有高度分化的繁育系统和传粉模式。   红花荷的花部特征符合鸟类
CAN总线作为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在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成本考量的因素,星载数据总线大量采用了CAN总线系统。然而由于航天辐射效应,需要对集成电路进行抗辐射加固设计
通过星间激光链路卫星通信可以达到更高的带宽和更快的数据率,因此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前沿通信方式.同时激光光场光束窄,星间距离大,使卫星的瞄准、捕获、跟踪难度大.卫星星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晶体管特征尺寸不断减小,集成电路不断逼近摩尔定律极限。特别是,进入22nm节点以后,亟需解决半导体工艺热处理过程中的注入杂质扩散等问题。半导体材料
该文主要研究的是快衰落信道中的空时分组码的性能、空时编码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的结合.在介绍空时编码的研究背景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