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并逐渐成熟,其向周边世界的传播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中国对于近代科学的引进是从明末开始的,直到今天,引进与发展一直是“科学在中国”的主题。由于东西方语言的障碍,引进科学就必须首先进行科学翻译,几百年起起伏伏的西书翻译史,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厚重的译著,而且留下了前人不畏艰辛的先驱精神。
纵观内容庞杂的翻译成果,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翻译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而科学翻译出现阶段性差异的背后则是科学引进的主导思想的演变。对科学本身的认识、对科学功用的理解、对如何发展科学的主张的不断思考决定了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什么,翻译什么,介绍什么。而文化传播论和文化进化论的有机结合又把科学翻译还原为一种进化中的文化传播和传播中的文化进化。当我们从文化传播的深度来审视所有这些变化时,就会看到中国的科学引进很难在一开始就具有主动性,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从近代中国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史入手,分析了导致科学翻译出现阶段性差异的科学引进的主导思想的演变,力图用文化人类学的成果,对科学翻译史所折射出的近代科学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作出文化上的阐释,并对科学引进由被动到主动的能动性转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