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害从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其中以抽穗期前后为盛,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30多年来,我国主要采用农业栽培管理的方法和施用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随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纹枯病逐年加重,传统的防治措施和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纹枯病的防控要求。从近年开发的许多现代高效杀菌剂中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新型杀菌剂及杀菌剂组合,不仅能为我国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而且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研究以常用的杀菌剂井冈霉素作对照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QoIs)杀菌剂嘧菌酯;三唑类杀菌剂己唑醇、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噻呋酰胺等6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这6种杀菌剂均能强烈的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其EC5o在0.0051~1.2803μg/mL之间。其中,毒力(EC5o)较高的有己唑醇、噻呋酰胺和嘧菌酯,相对较差的是苯醚甲环唑,再次是丙环唑,最差的是井冈霉素;在杀菌剂组合物中,以井冈霉素·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噻呋酰胺·嘧菌酯这三种组合物在不同的复配此下,ECso分别为0.0459~0.230μg/mL,0.0748~0.1601μg/mL,0.0235~ 0.0299μg/mL,且复配后SR值均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单剂用量。以井冈霉素为对照药剂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规定的方法,对筛选的杀菌剂单剂和组合物9组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测定和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最好,施药22 d后的防效为91.20%,其次是噻呋酰胺·嘧菌酯的防效为90.23%,嘧菌酯的防效为88.23%;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井冈霉素·丙环唑和丙环唑的防效依次为75.78%,71.22%和67.54%;己唑醇为65.22%、最差的是井冈霉素为49.59%。单剂中噻呋酰胺、嘧菌酯及复配制剂噻呋酰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的增产效果显著,分别为18.30%、15.05%、16.20%和15.21%。己唑醇和丙环唑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井冈霉素和井冈霉素·丙环唑的增产效果最差。本试验结果还表明,噻呋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具有长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作用,防治效果好,保产和增产作用显著。因此筛选出其作为目标药剂进行大田药效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筛选药剂在推荐使用剂量范围内无药害,对水稻安全,非靶标生物无影响,对环境友好。针对本地区水稻纹枯病发生和发展特点,综合考虑各因素建议水稻大田施用300g/L噻呋酰胺·嘧菌酯SC剂量为150mL/hm2采用二次稀释法,在水稻分蘖末期和抽穗期均匀喷雾,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横向和垂直扩展的两个高峰期,并且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药剂。此外,要注意不同类型药剂的交替使用,以抑制水稻纹枯病菌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