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中国“民工潮”与“民工荒”共存并增的人口与社会背景下,作为人口迁移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者主要基于“个体”视角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回流”的概念界定和研究路径仍需进一步厘清和商榷,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及其决策过程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上述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新特点,也有利于人口迁移理论的发展。本文以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文献法、访谈法、问卷分析法,在明晰相关核心概念和评述相关文献的研究路径、成果的基础上,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重点分析其回流意愿状况、产生原因、决策过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主要呈现定居迁入地、保持流动、回流三维分化状态,回流成为农村迁移劳动力主要选择之一;(2)在城市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不足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农村社区环境具备的社会保障和支持功能是吸引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主要原因,中国传统的农村社区与家庭环境是农村迁移劳动力重要的情感支持与物质支持来源;(3)“个人”是我国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决策主体,但其决策过程并非完全基于“个人本位”,而是具有浓厚的“家庭本位”色彩;家庭的整体利益、对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自觉地成为其回流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4)我国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回流意愿是受其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保障环境共同影响。在个人特征方面,城市实际收入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回流意愿强弱的重要因素。在家庭禀赋方面,家庭社会资本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强度有显著影响,而家庭经济资本是导致农村迁移劳动力有无回流意愿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村迁移劳动力工作的单位或公司提出的基本养老保险、提供补充医疗保险等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回流意愿。本文主要有两个创新点。第一,研究对象的创新。本研究以经典人口迁移理论,在中国社会和人口背景下重点探讨“家庭”在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决策中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第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意愿进行更为细致地划分和分析,从而有利于更加准确地了解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意愿状况、产生原因及其决策过程。总之,我国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回流是其综合个人、家庭、社会保障因素的决策结果,其中家庭伦理与家庭禀赋对决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推力—拉力理论、二元经济理论对该回流现象仍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新迁移经济理论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并未完全适用于中国。鉴于上述研究结果和农村劳动力回流对城、乡的双重效应,我国城乡两部门应以“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为核心,分别制定应对策略和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