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课程变革都有赖于文化的支持,文化是课程变革的基础。然而,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以技术理性为主宰,认为只要周详地规划实施方案就可顺利实施课程改革,忽视了文化的基础作用,从而产生了教师抗拒改革的问题。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任何课程改革最终都要通过教师落实到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分析教师抗拒改革的原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文化视角,运用文献法、历史法、因素分析法和比较法来探讨该问题。首先,笔者分析了文化视角下的教育变革的本质。在文化视角看来,教育变革的本质是文化变革,教育变革的过程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与交融的过程。据此,笔者继而分析了新课程改革所诉求的新文化。经分析得知,新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念,如以人为本、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回归生活世界以及民主等等,这些都对传统的教师文化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对其发起了巨大的挑战,教师所受到的文化冲击之剧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鉴于此,笔者分别从组织文化的视角和教师文化的视角来分析教师抗拒课程改革的原因。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来看,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其文化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稳定、减少焦虑,而变革通常会威胁、破坏稳定,增加教师的不安全感。当教师觉得变革要求他们放弃这种稳定和安全感时,他们会不甚愿意甚至抗拒改变;而且,组织文化不管它是强势的、还是弱势的,都会成为教师抗拒改革的保守力量。从教师文化的视角来看,新课程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诉求了一种新型的教师文化。在教师文化形式上,新课程诉求合作的教师文化;在教师文化内容上,新课程诉求对话的、民主的、开放的教师文化。而传统的教师文化在形式上是个人主义的文化;在内容上则有这样一些特征,如对教师权威的崇尚、保守的价值取向、“官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分层的代理人。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文化和传统的教师文化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是冲突和相对立的,这些冲突和对立导致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抗拒。由此观之,文化本身固有的保守性、维持稳定和减少焦虑的功能以及新旧教师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教师抗拒课程改革的根源。据此,笔者认为唯有变革传统的教师文化才能扭转教师抗拒改革的局面,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以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