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多数与现代的工作环境、学习压力、生活因素有关(如长时间使用电脑,长期处于低头工作等)。颈部酸、胀、痛感是临床常见症状。有的患者颈部活动受限,偶伴有一过性的上肢麻木,多数患者存在生理曲度减弱,甚至消失,存在棘突间及棘突旁压痛感,一般不存在斜颈及肌力下降或行走障碍。该病具有反复性发作、病程长等特点,如延期治疗或治疗不当时,可能会向其余四型颈椎病(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脊髓型等)发展,届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影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目的:评价针刺内关结合中指放血治疗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为本症的治疗探索一种快捷、简便、有效、病人接受程度高的针灸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及《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共66例,并按1:1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内关结合中指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共治疗2周。观察量表选用(NPQ)颈痛量表计分及VAS评定法。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生活能力的变化,以科学评价针刺内关结合中指放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l3.0进行统计学分析。成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VAS评分及NPQ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1周后,两组的VAS评分及NPQ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VAS评分及NPQ与治疗1周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及NPQ与治疗2周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1周后,两组间的VAS评分及NPQ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间的VAS评分及NPQ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间的VAS评分及NPQ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针刺内关结合中指放血及常规针刺两种治疗方案均在治疗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均能改善临床症状,对NPQ值及VAS评分也有改善,亦有良好的远期疗效;2、针刺内关结合中指放血组在近期疗效与常规针刺组相当;3、针刺内关结合中指放血组在远期疗效与常规针刺组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