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骨质疏松的兔椎体成形来动态观察对用不同填充材料行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的生物力学和组织改变,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用新西兰纯种雌性兔70只,随机选14只做为正常对照组(A组),剩余的56只使用去势法造成骨质疏松模型(经骨密度测定和组织切片证实)后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4只。模型对照组(B组);PMMA组(C组);瑞邦骨泰(D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瑞邦骨泰(E组);解剖出椎体后直视下穿刺,按组别分别注入上述填充剂,每只兔子进行3个椎体(L4、L5、L6)。分别于术后当时、8周、和16周取椎体标本,行X线检查,并测定不同时间点椎体的轴向抗压强度实验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1)术后当时拍X光片,除PMMA组有1例可见骨水泥渗漏入椎管内,剩余均未见渗漏。术后8周和16周分别拍X光片,可见手术椎体密度较其它椎体和模型对照组椎体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仿。(2)术后当时C组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其它组(p<0.001),A组次之,但较B组(p<0.001)、D组(p<0.01)和E组(p<0.01)均高,而B、D和E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周,C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与术后当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D和E组抗压强度有所上升(p<0.01),与A组相比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E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抗压强度明显低于其它组(p<0.01)。术后16周,C组抗压强度持续下降与A、D和E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1),D和E组抗压强度继续上升(p<0.01),B组抗压强度继续下降(p<0.01),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 (3)术后16周行组织学切片观察,A组骨小梁清晰,排列整齐;B组骨小梁排列紊乱,稀疏;C组骨小梁稀少,可见大量骨水泥填充,但未见明显骨质坏死;D组和E组骨小梁排列虽然稀疏但可见有不等量的新骨生成。 结论:CPC和CPC/BMP虽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并且有较为广阔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