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价值观、程序正当与合作行为 ——基于公共品博弈的实验经济学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uajian2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陌生人间合作属于一种内含“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悖逻辑的集体行动问题,始终面临因“搭便车”而瓦解的风险,然而现实中又存在着诸多的成功实现合作的案例经验,如此引致包括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对“社会合作何以成行”这一世纪命题的长期关注。以往围绕囚徒式社会困境,主流思路基本是延续庇古的传统,从决策者的约束与激励入手,引入博弈规则(奖惩等)促成“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统一,从而实现与维持合作秩序。然而,这种局限于机制设计的“外部”视角忽视了制度规则由当事人内部调整可能性及其对合作行为的积极影响。对此,现有来自案例、田野与实验室控制实验的跨文化证据表明至少存在以下两大系统性差异现象:其一,同一公共品实验架构在不同文化情景下合作绩效显著不同,即社会合作的跨文化异质性;其二,来自西方发达社会的研究表明,同一博弈规则由小组成员投票决定引入的情况下,合作投入水平显著高于外生强加(博弈规则)的情况下,称之为“内生溢价”,但是有研究认为,这一结论并不能毫无保留地“移植”于其他文化情景。据此,牵涉出两个主要的待解决问题:一方面,合作模式的跨文化差异是否意味着在微观层面上文化价值观将对个体合作行为产生影响,或者说需要探寻合作秩序拓展背后的文化价值根源;另一方面,针对产生博弈规则的程序规则本身对合作行为的直接影响,需要检验在具有集体主义文化特征的中国情景下是否依然成立,若不成立,则如何解释程序规则的直接影响及其跨文化异质性。对此,受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分层思路启发,本研究从文化与制度互动的视角出发,构建“文化传统-程序正当-博弈规则-合作行为”的分析框架,将因文化实践、制度经历而习得的正当性认同纳入个体偏好构成,考察关于“何种行为、何种程序”的正当认同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文化与制度互动关系视角,构建纳入正当性认同的合作行为解释框架。在系统性归纳现有跨文化群体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制度分层思路,构建具有“文化传统-程序正当-博弈规则-合作行为”逐层递进逻辑的分析框架,提出制度规则约束人类行为的两条路径:因改变博弈支付结构的“物质路径”与因正当偏离厌恶的“非物质路径”,从而将因文化实践、制度经历而习得的正当性认同纳入“非物质路径”,以拟合经验现象中合作模式的跨文化分歧。基于此,尝试构建融合物质利益盘算与正当偏离厌恶的主观效用函数,形式化地推导不同类型个体的最优行为及其互动均衡可能,形成基本的理论假说,为实证检验工作提供综合性的概念、逻辑与数理基础。(2)文化价值观影响合作行为的实验考察。针对社会合作的跨文化异质性现象,在国家层面上利用权威二手数据,对不同文化群体在公共品实验中合作表现与国家文化维度特征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在个体层面上采用价值观量表与控制实验,检验个体秉持的文化价值观与合作行为间因果关系,以期建立宏观相关与微观因果的联系机制。(3)纳入程序正当的内生制度绩效实验考察。在标准公共品实验基础上,分别引入最小投入建议、惩罚机制作为博弈规则,并设置博弈规则的两类产生方式:成员投票约定与外部权威设定,比较不同程序情景下合作表现,以检验在中国背景下内生溢价是否成立;并且,采用显示性偏好思路,设置竞价程序进入权环节,以花费金钱成本度量个体关于程序正当的偏好程度,从而检验纳入程序正当的理论逻辑有效性。此外,借助问卷采集的个体特征、价值观得分等变量,探寻程序正当背后的文化价值观支撑。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关于社会合作的文化价值根源。基于国家与个体的双层面实证分析表明,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上,与现代合作伦理相容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公共品实验中合作表现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与之相斥的“传统权威服从倾向”则与合作表现负相关,尤其是有惩罚的情况下,较强的权威服从倾向严重削弱其在陌生人情景下的合作意愿。因此,社会合作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价值逻辑。2)引入最小投入建议的两阶段内生制度实验中呈现的正当性逻辑。一方面,“事前”竞价进入权环节表明中国被试普遍存在关于不同程序规则的偏好,并且整体而言中国情景下不存在内生溢价现象,但投票程序偏好足够强的个体在喜好程序下合作水平更高。另一方面,与低强度建议水平相比,中、高强度建议水平下合作表现得到显著改善,但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过高的建议水平并不能有效改善合作。3)引入惩罚规则的两阶段内生制度实验中呈现的正当性逻辑。其一,不管是在成员投票约定还是外部权威给定的情况下,非震慑的惩罚规则均可以显著地提高合作水平;其二,整体而言再次确认中国情境下不存在内生溢价现象;其三,“事后”竞价程序进入权环节测度的投票偏好表明,部分秉持较高投票偏好的个体呈现出内生溢价现象,并且回归分析表明投票偏好与不同程序情景下合作投入差异间显著正相关。4)关于程序正当的影响因素。借助问卷采集的个体特征、价值观等信息,发现基于程序正当的投票偏好与以自我表达为核心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以自我实现为目的的个体责任感知以及风险偏好有关。本研究在理论上建构纳入因文化经历习得正当性认同的理论框架,建立融合物质利益与正当偏离厌恶的主观效用函数,为诠释合作现象的跨文化异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决策逻辑。在经验检验上不仅证实了常见于西方社会的内生溢价现象在中国情景下不成立,而且采用竞价购买程序进入权的方式为测度“真实”的程序偏好提供了可行的实验方法,这种关于投票程序的异质性偏好是内生制度下合作表现差异的根源所在。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传统生命教育主要从人类生命角度出发,确认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但缺乏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视野。重新确立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拓展生命教育的主旨与目标,打造关爱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与行动,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态转向是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以及西方生态文化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态转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目前大学生生命教
王静斋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伊斯兰教界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中国宗教史、中国民族史以及中华民国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一生译著颇丰,著作等身,首次翻译《古兰经》和《伟嘎业》为中文,还翻译波斯文学名著《真境花园》,编译《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等,他还主编《伊光月报》,历时19年发行129期。“九一八”事变之后,王静斋以笔为旗,奔走呼号,为动员回民大众积极参加抗战做出了极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王静斋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凭借着各种技术优势掀起了一场激光技术变革,逐步取代传统激光器,成为激光市场的主流技术路线。然而,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发展步伐在近几年逐步停滞下来,这主要受限于高的功率密度与较长的光纤使用长度所引起的非线性效应、热效应诱导的模式不稳定、光纤材料本身固有的光子暗化效应。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对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器件—传统20/400μm掺镱(Yb)双包层有源光纤,进行了
研究公民精神的理论意义,在于探寻不同于西方古典公民精神、现代公民精神的当代内涵,阐述其在个体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意蕴;其实践意义在于从文化、政治及时代和发展的维度建构中国公民精神,为具有前现代、现代某些特征和受到晚期现代性影响的中国,提供本土化的社会治理资源,有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共同体。论文回溯了国外公民精神实践和研究的成果,对国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民社会及公民精神进行考察,深入研
阐述气体扩散层这一关键材料的功能、组成、制备方法及性能等问题,并提出了当前国内气体扩散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满足新能源汽车对燃料电池的需求。
自1960年激光器问世以来,在将近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激光器在军事、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一直是世界主要国家所追求的研发热点,并且这一趋势近年来愈加明显。就激光器本身而言,输出功率及光束质量是决定其应用前景的首要条件。二极管泵浦薄片激光器,采用圆形薄片增益介质,是一种能同时实现高功率、高效率和高光束质量的激光器设计方式。薄片激光器设计方式能够高效率地运行在脉冲工作状态下,可以作为Q开关激光
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发展,是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先导和基础,其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科技进步,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了支撑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开发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新一代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刻不容缓。近年来,全无机卤化物钙钛矿凭借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新一代极具竞争力的光电功能材料,广泛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
长期处于海洋等水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不仅受到水的溶蚀,还遭受水中氯盐的侵蚀。氯离子渗到混凝土中的钢筋表面,引起钢筋锈蚀;溶蚀导致混凝土孔隙率增加、微结构劣化及力学性能降低,加速氯离子在混凝土内的传输进程,从而引起混凝土强度下降、钢筋过早锈蚀,造成混凝土结构提前失效。因此,溶蚀和氯盐侵蚀是导致混凝土性能劣化、结构耐久性降低和服役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溶蚀与氯盐侵蚀所导致的混凝土等水泥基材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s)作为一类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光电器件,具有电光转换效率高,响应速度快以及轻巧节能等优势,在信息显示和固态照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基于一类低维半导体——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材料的发光二极管(QLEDs)器件展现出宽色域,广视角和极佳色纯度等优势,已经成为新型显示技术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然而,当前该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