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视点联系密切,视点遍及语言使用的每一个角落,说话者说话或作者写作首先得选择立场,进而选择语言形式和内容,所传递的不仅仅是话语信息,还有说话者或作者的视点。传统上与语言相关的视点研究主要集中在叙事学、句法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文体学、话语分析、翻译研究等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者对视点的关注点不尽相同,而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对翻译语言中的视点进行系统的研究还相当少。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普通语言学与适用语言学,将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符号(Halliday 1978),关注人和社会、语言形式与功能、语言使用及其语境,同时关注语言功能在词汇语法和语篇层面的体现,主张“意义即选择”。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翻译语言中的视点进行系统研究,必将会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在东学西渐过程中,大量的中国典籍被译成西方语言,译介最多的当属《道德经》,仅译成英语的就有160多种译本。这些众多不同译本在遣词、达意、谋篇等方面大相径庭、各具特色,有些与原著相去甚远,甚至面目全非、不知所云。显然,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译者对原著不同的主观解读,也可能是译者的意识形态、翻译动机和翻译观,还可能是他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手段,甚至可能受到他的目标语能力、使用习惯的影响。一旦译者决定进行翻译,他的主体性和视点就不可避免地介入翻译过程:首先是解读原文,不同译者有不同的个人的、主观的理解;其次是翻译过程中翻译语言的选择使用也是主观的;第三是翻译方法、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也是主观的。因此,整个翻译过程带有了主体性,翻译的产物即译文也自然就包含了译者的视点,甚或其它视点,如意识形态、利益考量或社会文化氛围等。总之,翻译语言与视点的关系值得探讨。本文以亚瑟·韦利和辜正坤翻译的汉语典籍《道德经》的两个英译版本为语料,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方法,研究翻译语言中的视点。本文主要研究3个问题:(1)视点如何介入翻译语言,这种介入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视点如何决定和影响词汇语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3)表达视点的语言手段在各层级上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译者在原文本语义理解不同的前提下,对翻译中的词汇、句型选择等方面的选择存在偏好,进而主观地完成译文,运用并表达了自己所独有的翻译观和视点。因此,翻译过程中通常也就有了译者视点的介入。针对本研究提出的问题,我们假设首先译者要产生进行翻译活动的想法,其次就是付诸翻译行动,在翻译过程就会选择采用各种语言手段,这些语言视点往往都会体现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视点。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法:主要收集、整理国内外视点与翻译方面的文献,阐释视点与翻译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探析视点在翻译语篇中的体现和特征;(2)基于客观语料的方法:本文以汉语经典《道德经》的两个英语译本作为主要语料,对翻译语篇进行具体案例分析研究;(3)定量分析法:将研究对象限定在《道德经》第一章至第九章的可控范围内,针对有必要、有可行性的语言现象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比较以进行定量研究;(4)语篇对比分析法: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从语言元功能、评价理论等方面分析两个版本的译文和译文中的视点。针对本研究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对《道德经》两个译文的对比分析,本论文得出了以下3个研究结论:第一,视点之所以会介入翻译语言,其根本原因是翻译是译者的语言活动,在文化语境中译者是带有主观思想和情感的主体,他的认知和活动具有主体性,译者就是视点和主体性产生和呈现的主体。只要译者这个主体介入翻译,视点就通过译者这个主体的认知和翻译活动介入翻译语言,具体而言,视点介入翻译语言的方式就是通过译者对原文的解读、理解,对原文形式所体现功能或意义的选择,所选原文功能在译文中的转换以及在目标语中再现该功能的语言形式的选择。与语言的元功能对应,视点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介入翻译语言:(1)体现概念元功能的及物系统、语态系统、逻辑语义系统和概念隐喻;(2)体现人际元功能的语气系统、情态系统、评价系统和人际隐喻;(3)体现语篇元功能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与连贯。影响视点介入的因素首先是人,即翻译活动中的译者和作者;其次是视点所介入的对象,即翻译语言,包括目标语和文本,它们对容纳视点介入的潜势和体现资源会产生影响;第三是语境,包括翻译活动发生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第二,视点通过选择体现元功能的众多系统来影响和决定词汇语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视点要介入翻译语言,就要先成为披着语言外衣的视点。与本研究主体部分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一致,体现语言三个元功能的众多结构系统,也都可以用来体现视点。换言之,视点通过这些方式选择翻译语言:通过体现概念元功能的及物系统、语态系统、逻辑语义系统和概念隐喻进行选择;通过体现人际元功能的语气系统、情态系统、评价系统和人际隐喻进行选择;通过体现语篇元功能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与连贯进行选择。视点对翻译策略和翻译语言选择产生的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明显又深刻。译者在阅读原文采取的视点和其中形成的视点会帮助他先选择翻译理论,之后再选择翻译策略。译者选定的翻译策略会进一步帮助他在目标语中选择词汇和语法。同时,在翻译实践活动中采用和形成的视点也会在后来的翻译中起作用,影响和决定翻译策略和翻译语言的选择。第三,表达视点的语言手段有词汇语法手段、语篇结构手段、语音-音系手段和标点符号手段。翻译语言和译者的视点普遍存在于翻译语篇中,这种视点与译者的主体性、翻译观、意识形态和翻译策略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体现视点的语言系统与体现语言元功能的结构系统是相同、一致,即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同样的原文,不同译者会译成不同的译文,译者的视点及其上述各种因素就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主体性始终贯穿于语言的概念、人际和语篇三个元功能的各个体现系统内,而主体间性主要在体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中得到呈现,表达译者对读者和作者的协商态度和情感考量。本研究表明,视点在语言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体,翻译语言往往包含着译者和作者的视点,体现为译者在翻译策略和词汇语法方面的选择。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展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对汉语典籍翻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