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股发行(IPO)市场是一个涉及政府、中介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等不同利益主体的复杂博弈系统,而各方博弈所形成的IPO首日超额收益已成为困扰学术界多年的异常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资本市场。对此,学者们在近六十年的研究中先后提出了基于市场理性的一级市场抑价解释和基于市场有限理性的二级市场溢价解释。在对中国IPO市场制度及投资者情绪进行分析与归纳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IPO首日超额收益不仅来自于一级市场抑价,同时还包含二级市场溢价,并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对抑价与溢价分别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理论方面,首先通过论证二级市场的不完全有效性,提出将首日超额收益分解为抑价和溢价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分别对抑价和溢价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一方面,结合国内外主流观点及我国实际,运用基础经济学供求原理,对风险性抑价、管制性抑价和愿景性抑价分别进行了解构和阐释。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包含非理性投资者行为的数学模型对溢价机理进行论证。该模型展示了理性套利者、被动投资者、正反馈投资者如何在二级市场上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溢价的产生。
实证方面,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对1996年-2006年的IPO总体情况及首日超额收益情况进行了考察。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比不同行业、发行制度及发行方式下的IPO首日超额收益,发现一级市场抑价随着新股发行制度的市场化进程而显著降低。对市盈率的半市场化管制及累计询价法的实施有效调整了我国过高的IPO首日超额收益率,但没有实质性地改变IPO首日超额收益偏高且波动偏大的现象。多元回归分析对理论研究中抑价与溢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实证考察,证实了中签率、准入制度、市盈率管制、价格形成方式和首日市盈率与抑价在95%的置信区间上显著相关,上市首日换手率、市盈率、流通股本规模和市场状况与溢价在95%的置信区间上呈显著相关。
最后,在总结全文主要结论的基础上,从信息披露、定价制度、培育理性市场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国IPO市场的各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