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主要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言行的作品。《论语》所记孔子言行历来被认为是有关孔子的最可信的资料。自《论语》问世至今,对《论语》中孔子形象的研究不乏其人,然而不少研究多有偏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不同的统治者等多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改造甚至重塑孔子形象来为自己服务,从而使孔子形象发生了一系列变异。如在《庄子》中,孔子便被改造成了地道的道家传人。《墨子·非儒下》也将孔子改造成了乱臣贼子的形象。无论是受尊奉的还是被贬斥的孔子,其实早已不是真正的孔子。要认识孔子的真面目,我们还得回到《论语》中。诚然,对《论语》中的孔子形象的研究还是很有成果的,单就现代的研究成果而言,就有张岩的《<论语>中孔子形象的原质性探析》(《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李迎春的《论孔子先师形象的特点》(《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邹文的《儒家之经典古今之楷模——论语中孔子的形象》(《安徽文学》,2006年第10期)等等。但总体而言,全面系统多维地分析研究孔子教师形象的成果尚为不多,因而笔者试图从一个更新更广的角度宋阐释孔子的教师形象:以《论语》提供的记录孔子言行的原始材料为基础,来分析还原《论语》中表现出来的孔子的真实的教师形象。但在分析还原孔子真实教师形象之前,我们还有必要去了解探寻孔子的家世,从而为其伟大教师形象的确立找到缘由所在。之后对于其教师形象,笔者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他是一位具有实事求是、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师长;二,他是一位运用因材施教、愤悱启发教学方法的智者;三,他是一位具有注重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育理念的教育家;四,他是一位幽默风趣、拥有温而厉性格特点的长者;五,他是一位一生恓恓惶惶但锲而不舍顽强从教的奋斗者。对于孔子形象的变形研究,学术界也十分重视,在变形的表现、原因等方面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如林存光的《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齐鲁书社,2004年初版),郑先彬的《先秦诸子寓言中的孔子形象摭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8卷第6期),张岩的《先秦三部典籍中的孔子形象剖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6期)等等,他们都涉及到了孔子形象的变形问题,但并没有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单纯地看待孔子的真实教师形象在其整体变形中的变化及最终的殒灭。因而,笔者力求在相关文献的支撑下,理清其真实教师形象殒灭的过程及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殒灭的影响而服务。在余论中,笔者试图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之上探寻还原孔子真实教师形象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的探寻正是本论文的归宿和目的。这种必要性在于还原之举不但有利于指出并纠正孔子教师形象一系列变异的错误,而且有利于澄清人们对其教师形象的模糊认识,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本论文分为两章:第一章,孔子的真实教师形象;第二章,孔子的真实教师形象的殒灭及其影响和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