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小城镇的空间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地处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苏州小城镇。苏州小城镇进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时期后,其空间结构表现出了区别于以往的新特征,但也暴露出了新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苏州小城镇的良性运转。对此,苏州小城镇需要进行转型发展,而空间结构的优化恰恰正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苏州小城镇空间结构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首先,借助文献研究明确了小城镇空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的概念,并确定了本文研究苏州小城镇空间结构的思路,即从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两个层面,每个层面内又从城镇规模、空间布局、空间形态等方面总结其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随后,归纳了自然环境、交通方式、产业集聚和政策规划等因素以及地方政府、开发企业和城镇居民这三个行为主体对其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并尝试建立了“影响因素—行为主体—空间特征”这一框架来解析其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机制。最后,提出了苏州小城镇空间结构在区域层面的现状问题,即城镇规模结构不平衡,资源分配协调度低。对应的优化策略为:优化规模等级结构,提升一般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合理分配发展资源,引导资源要素的资源流动;完善交通网络建设,促进交通干线适度超前发展。而其在城镇层面的现状问题为:镇区用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过多;“半城镇化空间”延续,城镇发展受限;空间资源的瓶颈凸显,利用效率偏低。对应的优化策略为:转变发展方式,实行土地集约化发展;调整用地结构,加强配套服务建设;实行产业升级,推行“产城融合”建设;重视生态职能,坚守城镇生态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