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妇女常见的恶性生殖道肿瘤之一,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及生命。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很高。但是对于高风险、晚期、术后复发及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将面临更多的生命威胁。按照肿瘤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合理化原则,我们需要寻求新的一种治疗方法—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是指在手术前行数个疗程的化疗。但由于国内外对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缺乏足够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通过循证医学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对于提高晚期及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的治愈率及生存率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高风险、晚期、术后复发及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治疗方式,对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与常规手术从临床有效率、手术时间、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感染)、术中出血量等多个指标进行系统评价、荟萃分析。方法:依据《Systematic Review in Heath Care:Meta-analysis in Context》制作步骤,针对要评价的问题,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制定检索策略,利用计算机在线检索Pub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全面收集2001年1月到2017年12月中英文发表的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等一系列有关文献。由两位评价员独立选择研究、评估研究的质量及提取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完成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两位评价员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8篇文献,有关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对比常规手术。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1)以临床有效率为观察指标,共纳入4篇文献,其中行新辅助化疗总人数为187人,行常规手术总人数为187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I~2=0%,即纳入的研究异质性小,同质性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结果示:RR=1.49,95%CI为(1.25,1.79),且Z=4.34,P<0.0001(P<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晚期子宫内膜癌行新辅助化疗比常规手术的临床有效率更高。(2)以手术时间为观察指标,共纳入2篇文献,其中行新辅助化疗总人数为47人,行常规手术总人数为71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I~2=0%,即纳入的研究异质性小,同质性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结果示:SMD=-0.64,95%CI为(-1.03,-0.25),且Z=3.19,P=0.001(P<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晚期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比初次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更短。(3)以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共纳入3篇文献,其中行新辅助化疗总人数为236人,行常规手术总人数为236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I~2=0%,即纳入的研究异质性小,同质性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结果示:RR=0.50,95%CI为(038,0.64),且Z=5.28,P<0.00001(P<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晚期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比常规手术+术后化疗发生的不良反应几率更小。(4)以术中出血量为观察指标,共有2篇文献纳入分析,其中行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的总人数为57人,行常规手术的总人数为77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I~2=98%,纳入的研究异质性大,采用随机模型,P=0.56,P>0.05,两组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晚期子宫内膜癌行新辅助化疗比常规手术治疗的临床有效率更高,为晚期子宫内膜癌更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2、晚期子宫内膜癌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比初次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更短。3、晚期子宫内膜癌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比常规手术+术后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