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点辅助制备银基复合纳米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tl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纳米粒子不仅具有纳米材料所特有的性质,还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催化、抗菌及超导等其他金属不具备的性质。因此,纳米银以及银基复合纳米材料在表面增强光谱学、光电器件、生物传感和医学等领域已经被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而传统的银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通常都存在还原剂或表明活性剂具有潜在的环境毒性和生物危害,以及工艺复杂、设备昂贵、后处理繁琐等缺点,探索绿色环保、简便易行的纳米银以及银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路线、避免或减少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本论文以碳纳米点为还原剂、稳定剂或催化剂,分别通过超声法、水热法、光化学法辅助合成了不同形貌的银基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它们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以及无酶电化学传感过氧化氢(H2O2)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以青草制备的碳纳米点为还原剂和稳定剂,硝酸银为前驱物,通过超声辅助法一步合成了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1nm)、分散性良好的银/碳(Ag/C)复合纳米材料。通过调控碳纳米点和硝酸银的摩尔比,实现了银纳米颗粒的尺寸可控合成,并提出了可能反应机理。并测试了所合成的Ag/C复合纳米材料电化学无酶传感双氧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Ag/C复合纳米材料构筑的电化学传感器对双氧水(H2O2)的电流响应迅速、线性范围宽(0.1-25.5 mM)、检出限低(1.6μM)。  2.以碳纳米点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硝酸银为前驱物,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界限清晰的核-壳结构的银/碳(Ag/C)复合纳米材料,作为核的银为近球形颗粒且大小均一,其外围均匀包裹了一层厚度为2 nm超薄碳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后续简单的超声波辐射处理,制备了核-壳-卫星结构的银/碳/银(Ag/C/Ag)复合纳米材料,简单调整第一步水热反应时间以及起始银离子的浓度,可以实现对外围卫星状小纳米银颗粒的数量以及大小的调控。而且,以结晶紫为探针染料,核-壳-卫星结构的Ag/C/Ag比Ag/C表现出了更优异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能,其对结晶紫的检出限可以达到10-9 M。  3.以石墨烯量子点(GQDs)为光催化剂,采用绿色环保、简便易行的光化学合成路线成功将银纳米粒子负载在了多孔的石墨型氮化碳(p-g-C3N4)上,p-g-C3N4上的银纳米颗粒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通过分析Ag/p-g-C3N4的形貌以及表面成分,探究了该光化学合成路线的反应机理以及GQDs起到的催化作用。所制备的Ag/p-g-C3N4复合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还原H2O2的活性,Ag/p-g-C3N4修饰的电极所构筑的传感器对无酶电化学检测H2O2表现出了迅速的电流响应,较低的检出限(0.6μM)和较宽的线性范围(0.1-39.5 mM)。
其他文献
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光催化环境净化技术可以直接利用太阳光能,通过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消除环境有害物质,且无二次污染。如何实现高效的光催化活性和光响应
近年来,双水相萃取技术凭借其简单、绿色、高效等优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分离纯化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以及天然产物的萃取等领域。根据成相物质的不同,双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氮杂环化合物在农药、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含三氮唑的D-A-D-A型不对称共轭四联氮杂环有机分子尤其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在作为光学材料方面的应用价值不可估量,这就要求化学家们能够合成出多种多样的共轭有机分子,为其应用价值的探索提供必要的基础。本课题主要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和Huisgen-1,3-偶极环加成反应(CuAAC)设计合成了一系列D-A-D-A型不对称共
The adsorption energy, electronic structure, density of states, and electron population for adsorption of HCHO on the hexagonal WO3(h-WO3)(001) surfaces were in
能源资源的枯竭和自然环境的恶化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两个最紧迫的问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氧化技术,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太阳能的能量转换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方面。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锂离子电池是高效的能量储存和转换设备,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应用广泛。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其性能已难以满足需求。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件,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功率密度等。聚烯烃隔膜具有电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在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传统的聚烯烃隔膜存在电解液浸润性差,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低
喹喔啉类衍生物因其独特的杂环结构使而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在农药、饲料、抗菌和发光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可作为有机配体与许多金属离子自组装而形成结构新颖,功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