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财经新闻叙事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虎嗅APP”“36氪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数十年来,新媒介技术不断发展,商业媒体作为媒体界的一支重要力量迅速崛起,新闻叙事格局也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数字时代下,依托微信公众号生产和发布的财经新闻兼具了新闻、商业与社交的三重属性,财经新闻叙事也因此呈现出新特征和新范式。不同的叙事范式影响着阅读体验和信息获取量,因此对新媒体财经新闻的叙事研究提上日程。本文将研究目标聚焦在新媒体语境下的财经新闻叙事之上,综合使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吴晓波频道、虎嗅APP、36氪三个微信公众号在2020年6月29日——2021年6月28日期间的发布的110文章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将传统的新闻叙事学研究框架与后现代社会语境相结合,对叙事语境、叙事者、叙事接受者、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语境下的财经新闻的叙事特征呈现出与传统媒体财经新闻叙事的不同,叙事沿着媒介逻辑、商业逻辑、社交逻辑三重逻辑展开,而这三层逻辑背后则是资本逻辑的身影。在媒介技术与社交文化的浸润下,当下叙事语境分为互联网语境、媒介化语境与社交文化语境。财经新闻叙事也因此呈现出三大转向,即叙事阐释趋向复杂、叙事形式变得多样和叙事结构趋于含混。通过对采集样本的叙事者、叙事接受者、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和叙事视角的研究发现,在媒介逻辑的规制下,当前新媒体财经新闻文本的叙事者多是公开的,叙事接受者的积极阐释意向在新媒体语境下得到确认;在商业逻辑的诱导下,新媒体财经新闻叙事结构形成了微钻石型叙事结构、召唤结构和随笔式结构三大特色;在社交逻辑的督促下,叙事话语呈现出趣味化的特征,隐喻架构、陌生化修辞和情感化笔调成为叙事话语的底色;叙事中流动的叙事视角既实现信息与场景的匹配,又进一步增强了叙事话语的社交色彩。研究发现,这些特征背后贯彻着资本的意志,与商业媒体的盈利目标相一致。此外,本文还尝试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的财经新闻叙事的独特性与叙事价值,对其在叙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反思,并尝试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其他文献
在物流环节当中,物流的配送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物流配送,的主要环节。而如何能够高效和迅速的开展物流配送,是相关企业主要探讨的一项问题,对此,其需要构建相应的物流系统体系,并合理的安排路线,配送环节的把控,对于企业成本的节约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合理安排车辆,进行车辆的调配,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时间,避免车辆堵塞,进而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不能到达的很及时。高效率的配送是物流顺利运行的前提与重要保证。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拓展教育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将教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事件作为反思对象,结合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对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的过程。教学反思具有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丰富教师实践经验等价值。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反思能力,教师需要增强自我反思意识,进行自我内部对话;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金融生态及金融格局也随之发生巨大转变。银行业开始全面化数字化转型,尤其是零售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文章首先分析农商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阐述其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困难,并以浙江农信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为基础,提出农商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
数据中蕴藏着丰富的新闻资源。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和互联网的普及,财经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应用明显增加且日趋多样,特别是对大数据的应用更加广泛、实用、多元。
全面梳理和分析我国教师身份认同文献,有助于宏观把握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发展脉络。利用CiteSpace5.7.R5可视化软件,对收录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的国内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文献(2004—2021)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对象以中小学教师为主,有关高校教师的研究不断增加;质化研究为主流研究范式,多采用叙事探究和口述历史两种方式;聚焦在概念内涵、影响因素、认同危机、
二十世纪初西方现实主义以及写实观念的引入,积极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进程,促进了中国人物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人物画的视觉样式,在写实程度和思想深度等形式内涵上与古代人物画相比,应该说是前进了一大步,究其原因,现实主义精神功不可没。本文从现实主义的本体渊源、发展为切入点,进而引发出对中国画,特别是中国人物画深受西方现实主义影响这一基本论点,提出当代水墨人物画不仅要继承
“教学反思”是一种隐性的、宝贵的教育资源,但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被忽视或者形式化地执行。本文基于“一课三上”课例研究的启示,从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结合“搭配的规律”上课实例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