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县域行政区,县域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源、火车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应当扶持县域内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使它们在技术创新、吸纳就业、体制转轨、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处于最基层,享受资源的条件最差,融资更困难。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不同于大企业的自身特点,具有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更高、融资风险特高的特点;且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县域中小企业具有不同的融资特点。在我国,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呈现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规模小、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筹资渠道特点。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从内部原因看主要体现在缺少抵押物、信用等级低、缺乏经营风险,从外部原因看,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体现在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缺乏专门为县域中小企业提供商业融资的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没有形成等原因。县域中小企业具有中小企业的共性,还有其特殊的一方面。因此,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以我国经济转型作为基础。这是因为,经济转型给予了县域中小企业成长空间,同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相关制度特别是融资制度的供给滞后和不完善,使县域中小企业陷入更大的融资困境。本文主要以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现行金融体制的特点和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金融体制和县一级政府的角度来探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策略和建议。一方面,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手段和产品,赋予县级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同时要尽快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另一方面,县域中小企业要大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科学管理企业,科学决策,健全制度,增加公司信息透明度。但是,纵观国外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期国家支持县域中小企业的经验和做法,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是加强中央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特别是县域中小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