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政权,其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二者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历史时期,合称蒙元。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形态较为复杂的时期——种族众多、宗教信仰各异,同时也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特殊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蒙元墓葬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了蒙元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蒙元考古发掘工作收获颇多,蒙元墓葬资料逐日增多,这给蒙元墓葬的综合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国内考古发现的蒙元时期墓葬为基本素材,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的不同特征,将所发现的蒙元墓葬分为三区,即长城以北地区、长城以南到长江以北地区和南方地区。同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材料将长城以北地区的蒙元墓葬分为两期,即大蒙古国时期(1213-1271年)和元代(1271-1368年)。长城以南到长江以北地区以纪年墓为标尺,根据墓葬形制、墓葬装饰内容及随葬品的变化,将蒙元时期墓葬分为三期,即大蒙古国时期(1213-1271年)、元代早期(1271-1311年)和元代晚期(1312-1368年)。南方地区的元墓存续时间从忽必烈1279年灭南宋至1368年元朝灭亡,时间不足百年。在统一南方之前,蒙古统治者进入中原地区已有数十年,在这期间为维护其统治秩序不得不采用“汉法”。正是有了这一段时期的统治经验,蒙古统治者进入南方地区后没有大肆破坏当地的经济文化,汉人的许多风俗得以保留。南方地区的元墓基本上是南宋后期墓葬风格的延续,其葬制、葬俗有元一代并无显著的变化。从随葬品方面看,其种类沿袭南宋汉文化传统没有明显的时代变化,随葬品数量的多寡往往和墓主人生前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有关。因而,综合上述情况,本文认为很难对南方地区元墓进行具体分期,而应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期属看待。在随后的文章中,笔者在分区、分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区域蒙元墓葬的关系,认为各区蒙元墓葬在保持区域性特征的同时,彼此之间还相互交流、影响形成了有代表性的蒙元时代特色;其次,本文综合研究了蒙元时期砖雕壁画墓的发展状况,认为蒙元墓葬中的砖雕壁画装饰情况处于历史上的衰落时期,但在个别地区依然兴盛如山东地区,并对该地区的明代墓葬装饰产生一定的影响;接着,本文又从考古学角度出发,分析了蒙元时期主流社会文化的二元性,认为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蒙古统治者为防止本民族汉化而推行草原文化本位政策,极力保持“国俗”,同时为统治汉地又不得不采用“汉法”,这必然导致草原文化和汉族儒家文化发生强烈冲突,从而使蒙元社会文化呈现出鲜明的二元性,这也是有别于其它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现象。最后,本文综合蒙元墓葬考古资料,对某些蒙元墓葬墓主人的族属问题作了探讨分析,并对当时的宗教、祭祀、服饰等社会生活相关问题作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