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对三个茭白品种,浙大1号(浙1,单季茭)、浙大3号(浙3,双季茭)、浙大5号(浙5,双季茭)生长过程中叶片、叶鞘、肉质茎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研究。通过各种养分含量的变化和积累规律,以及品种间的差异比较,对于茭白的优质化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茭白干鲜重的变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茭白的株高和叶鞘长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两者具有稳定的同伸关系。茭白在生长前期,叶片和叶鞘的鲜重、干重都快速增长。肉质茎膨大过程中叶片的鲜重和干重变化平缓。品种间株高浙1>浙5>浙3,但浙1的叶片鲜重、干重积累量均比浙3、浙5要低。
(2)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在孕茭前,三品种的叶片和叶鞘中蔗糖、还原糖变化趋势一致。在膨大后期叶片、叶鞘蔗糖的含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还原糖含量在孕茭期后逐渐上升,孕茭期后总糖的含量上升后下降以及浙1中淀粉含量出现明显的升高。肉质茎中随着膨大的进行,浙3、浙5中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均持续上升,到生长后期变缓或下降。两个双季茭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两者的生长发育规律基本相似。明确茭白碳水化合物转运规律,通过合理调控栽培措施,在茭白膨大期积累足够多的碳水化合物实现增产。
(3)肉质茎膨大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肉质茎膨大过程中,PPO活性平缓上升说明PPO活性对茭白肉质茎的膨大作用不明显;POD与CAT活性的变化相似,都不断下降,到生长后期不再下降,这可能与茭白生长后期木质素的合成积累上升有关。
(4)N、P的变化在孕茭前茭白叶片的N、P含量都有一个峰值,此时茭白积累大量的氮素主要用于植株的营养生长和分蘖的发生。叶片、叶鞘中的N、P含量逐渐下降,肉质茎中氮、P含量逐渐上升,此时叶片、叶鞘中积累的氮素逐渐向肉质茎转移。叶片中的氮含量高于叶鞘,叶鞘中的磷含量高于叶片,说明叶片为氮的主要积累场所,叶鞘为磷的主要积累场所。通过三品种积累的氮素、磷素含量高低分析,在生长前期浙3需要的氮磷肥最少,浙5需要的磷肥最多;肉质茎膨大过程中,浙3所需氮磷肥最少,浙1需要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