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沙江下游正处于开发期,水电站的建设涉及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和乌东德四个电站。水电站的建设意味着大批移民安置工作的展开,在此过程中要合理界定土地人口承载力即移民安置的过程中安置区的环境人口容量“阀值”,这对于处理好人地矛盾,揭示人口、资源环境、粮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四川省德昌县移民安置发展规划的要求,立足于实际的土地结构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年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对德昌县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策略。土地问题已成为移民安置工作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此项研究,探寻更为合理且实际的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为构建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本文在评述国内外关于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定性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人口适度理论、资源稀缺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历年统计年鉴并对比实际调研的数据,在收集了近5年的农业生态数据基础上量化了德昌县的土地人口承载量;本文并未单一的选取某一模型做定量分析,而是在大量文献研究过程中选取了生态足迹法和生态农业区域法两种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分别对德昌县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详细分析。生态足迹法将土地资源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6种类型的土地,该方法计算一定生态资源条件下,要维持固定人口和社会经济生产规模必须提供的用来保证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的必需生物生产面积,并综合利用人口、农业等统计数据从生物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方面计算总生态足迹,最后得出其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客观的分析了各类型土地的生态赤字或者盈余现状,从而发现当下土地利用模式的弊端,并找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生态区域法从太阳辐射、温度、水份,土壤等自然生态因素对作物的影响出发,从作物光合作用入手,依据作物能量转化过程,根据递减系数逐步衰减来估算土地生产潜力。文中计算德昌县主要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土壤生产潜力和土地生产潜力,并按人均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消耗测算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研究了德昌县食物消费结构和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文中创造性的将两个主流模型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同一地区的土地人口承载力,根据研究结果客观的分析两种模型的利弊,从而发现同一区域选择不同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和分析过程都会对最终制定和实施土地战略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在大量文献和实例研究中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结论倾向,即基于生态足迹的人口承载力模型计算出的人口承载量要比农业生态区域法计算所得的人口承载量小很多,这一数据从整体自然生态的角度提醒我们在开发地球资源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的预测结果不能过于乐观。这也正是以往文献中存在的研究漏洞。本文在对德昌县进行实例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生态足迹法和农业生态区域法各自的局限性,找出两种分析方法之间的补充关系。从而得出,在进行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中,我们不可以单方面依据某一模型乐观或者悲观的看待当前区域土地的承载能力,应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从而让研究结果更能正确的指导地区土地规划和开发利用战略。根据两种方法的理论背景和研究各自的倾向性,农业生态区域法更适合用于预测,根据当地作物产量所能提供的用来确定土地承载力的上限值,然后以生态足迹法的研究结果作为约束条件,建立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多背景下土地承载力指标值,并对农业生态区域法进行实际校正,确定多目标下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进而对战略目标和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