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经济的腾飞,中国城市也开始了的大规模、高速度、跨越式的发展。各个城市竞相展开建设成就的竞赛,比拼新城建设面积和旧城改造规模。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对短期政绩的追求以及对技术理性的片面依赖,使旧城更新过度强调高效率,追求直观的物质环境改善和土地再开发带来的经济数字的增长,致力于根除混杂、无序的旧城空间,以改善旧城居民生活为目标而开始的宏伟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忘了“为什么造城,为谁而造城?”。旧城更新遗忘了城市的生活本质,忽视城市空间发展中对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的回应,弱化了对人的切实空间体验的关注,导致人与新建成空间的关系疏远,旧城更新既没有挖掘出旧城真正的生活特色,更没有恢复旧城的活力,只是建造了一个个孤立的形象工程,反而将城市带往远离居民日常生活的方向。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旧城更新过于依赖市场机制,政府干预失效,旧城中心区空间在快速、无序的扩展中,出现了城市原有整体结构被破坏、功能空间割裂加剧、公共空间不足、地域特色消失、空间缺乏人性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以旧城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重新审视旧城更新的目标和方法。本文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倡导建构一套自下而上、直接面对日常生活基础需求的旧城复兴设计策略,为现行旧城复兴策略提供更准确的定向和有益的补充。一方面,整合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对日常生活的研究成果,研究日常生活空间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外部动因;另一方面,分析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结构变革背景下,居民日常生活方式变迁所引起的旧城中心区更新的主要矛盾,明确主要问题。在综合相关理论以及实践经验,认清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旧城复兴设计的关注要素和价值取向,制定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探讨如何在宏观层面优化旧城生活格局、中观层面完善生活街区空间体系、微观层面营造生活性空间,使旧城中心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更符合多样化的日常生活需求,推动旧城中心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最后,将策略理论应用于实际,通过广州市解放中路旧城复兴工程的实证研究,论证日常生活视角下旧城复兴设计策略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