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生物活性追踪法指导下,对杠柳杀虫活性成分做了进一步分离,并且通过症状学、组织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研究等初步探讨其杀虫主要成分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杠柳这一宝贵杀虫植物资源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分别对杠柳根皮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对粘虫的胃毒活性最高,在50 mg·mL-1的浓度下,其对粘虫48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6.89%。2.采用常压柱层析、HPLC制备等方法,在生物活性追踪指引下,从杠柳甲醇提取液中分离出三个化合物Z01、Z02、Z03,经波谱技术鉴定Z01、Z02、Z03分别为杠柳新苷A、杠柳毒素NW和麦角甾醇,其中杠柳毒素NW为一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3.杠柳毒素NW活性明显高于之前报道过的杠柳新苷A,其对三龄的小菜蛾、粘虫和五龄的菜青虫均有较强的胃毒活性,处理24h的致死中浓(LC50)分别是866.17 mg·L-1、927.92 mg·L-1、1107.08 mg·L-1;对上述供试昆虫均无明显的触杀活性。此外,杠柳毒素NW对棉蚜、棉红蜘蛛及卫生害虫家蝇三龄幼虫和淡色库蚊三龄幼虫均有很好的毒杀活性,处理24h的LC50分别为1743.17 mg·L-1、2179.49 mg·L-1、714.94 mg·L-1、653.29 mg·L-1。4.通过症状学、组织学及消化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表明经杠柳毒素NW处理后4h,淀粉酶的比活力与同期对照相比明显降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淀粉酶被抑制的幅度增加;然而处理的蛋白酶比活力与同期对照相比均有所提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蛋白酶被激活的幅度增加。光镜下观察到粘虫幼虫中肠杯状细胞与柱状细胞微绒毛层遭到破坏,这样直接破坏了中肠肠壁的屏障作用,使药物更容易进入血淋巴,继而作用其它靶标。说明杠柳毒素NW可能是一种消化道破坏剂,直接破坏了粘虫中肠细胞,致使血淋巴穿过肠壁细胞进入中肠,导致中肠肿胀,随着进入中肠的血液增多,肠壁破裂,中肠解体,试虫死亡。进一步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药剂处理的粘虫中肠肠壁细胞除微绒毛受到破坏外,细胞内细胞器,包括内质网、线粒体及核膜等部分遭到破坏,说明杠柳毒素NW对中肠细胞及其细胞器的破坏也可能是试虫中毒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