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铝合金因其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与可加工性强等优良性能,在航空、汽车领域常作为结构材料而广泛应用,提高铝合金强度以适应结构材料性能需求是目前铝合金研究方向之一。提高铝合金强度方法包括塑性变形与热处理,利用的强化机制包括晶界强化、位错强化、析出强化与固溶强化。塑性变形可以通过细化晶粒和提高位错密度增强晶界强化与位错强化效果。合金元素既可能以析出颗粒形态也可能以固溶原子形态存在于铝合金中,这两种形态都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合金因其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与可加工性强等优良性能,在航空、汽车领域常作为结构材料而广泛应用,提高铝合金强度以适应结构材料性能需求是目前铝合金研究方向之一。提高铝合金强度方法包括塑性变形与热处理,利用的强化机制包括晶界强化、位错强化、析出强化与固溶强化。塑性变形可以通过细化晶粒和提高位错密度增强晶界强化与位错强化效果。合金元素既可能以析出颗粒形态也可能以固溶原子形态存在于铝合金中,这两种形态都会影响铝合金在变形过程中晶粒尺寸和位错密度的演化,但目前尚不明确哪种合金元素形态对微观组织影响更显著。为此本课题以Al-1%Si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处理在变形前改变硅原子析出态与固溶态的比例,然后利用累积叠轧焊方式实现大变形,对比研究样品通过大变形达到微观组织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饱和状态的过程中,纳米析出硅颗粒、晶粒尺寸与位错密度的演化特征,以比较固溶原子与析出颗粒分别对铝合金变形过程中组织及其性能的影响。其中,以固溶粗晶态样品为基础研究了变形早期与中期的组织与性能变化,进一步以轧制细晶态样品为基础研究了变形直至饱和状态的变化。样品微观结构通过TEM与EBSD方法表征,力学性能通过单向拉伸试验测量。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析出硅颗粒对提高变形早期位错密度的作用更加显著,而对提高饱和位错密度的作用弱于固溶硅原子。预制析出硅颗粒更多的样品变形早期位错增殖更快,变形中期位错密度逐渐趋于饱和,饱和位错密度更低。(2)铝硅合金变形达到饱和状态的过程中,固溶硅原子对细化晶粒和提高位错密度的作用比析出硅颗粒更大。预制析出硅颗粒更多的铝硅合金样品变形达到微观组织饱和状态后,晶粒尺寸更大,位错密度更低,对应屈服强度更低。(3)变形使铝硅合金微观组织细化后,晶界强化与位错强化是强度的主要来源,析出强化与固溶强化的直接贡献较小,但合金元素可以通过影响晶粒尺寸和位错密度而间接影响屈服强度。通过对变形样品微观组织结构参数的统计与分析,结合理论计算了各项强化机制对屈服强度的贡献,确定了样品屈服强度主要来自于晶界强化和位错强化。晶界强化与位错强化对屈服强度贡献之和(62%~83%),远大于析出强化与固溶强化的贡献之和(8%~26%)。(4)饱和微观组织结构会受变形中的动态回复过程调控,析出硅颗粒与固溶硅原子对回复过程的阻碍能力不同。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弥散分布的固溶硅原子比同体积析出硅颗粒阻碍位错回复的总效果更好。另外材料内位错回复能力会影响材料饱和晶粒尺寸,位错回复能力越强,饱和晶粒尺寸越大。
其他文献
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源源不断地滋生出工业垃圾——废旧轮胎,不合理的回收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对自然环境和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将轮胎破碎成胶粉用于沥青改性是其循环利用的绿色化和高值化途径,但轮胎橡胶固有的三维交联网络极大地限制了胶粉在沥青中的均匀分散。传统的橡胶解交联手段存在高能耗、有污染等弊端,同时轮胎胶粉中的合成橡胶在解交联过程中极易发生再交联。因此,绿色、高效地实现轮胎橡胶,尤其是合成橡胶组分
粘结单元法(Cohesive Finite Element Method-CFEM)是一种能够有效模拟断裂问题的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计算域离散成三角单元,在单元边界插入粘结面(Cohesive interface),三角形单元采用线弹性本构,粘结面单元采用粘结法则(Cohesive law)来描述。裂纹只允许沿粘结面扩展。由于粘结法则中已包含了强度准则和断裂准则,因而采用CFEM进行裂纹模拟时
稠环芳烃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可以通过多种化学修饰手段进行调控,进而表现出丰富的半导体活性,在有机电子学器件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通过引入杂原子形成杂稠环芳烃,可有效改善分子的稳定性、光电活性和自组装行为等。基于此,本文从构建嵌有氮硼氮(NBN)片段的锯齿形边缘结构出发,制备了杂稠环芳烃氮硼氮杂二苯并非那烯单溴代衍生物,并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进行功能修饰,制备了系列T形氮硼氮杂二苯并非那烯衍生物
低密度聚乙烯LDPE有着结晶度低、软化点低、断裂伸长率较大、透明度高、防水性能好、抗化学腐蚀、耐酸耐碱和电绝缘性能好等优点,且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易于加工成型,因此广泛应用于绝缘电缆、绝热、阻燃等方面。LDPE发泡材料既具有LDPE优点,同时作为发泡材料有着质轻、绝热和吸收冲击能量等优点。当LDPE作为绝缘包装材料使用时,静电会导致材料吸附灰尘、甚至有可能由静电导致起火、爆炸等情况发生,造成安全
随着经济发展,能源短缺成为世界一大难题,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倍受各国的重视。目前海上风电基础形式大多采用单桩基础,由于海水的冲刷作用,影响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受力性能,甚至造成结构的倾覆。因此,评估冲刷对海上风电单桩基础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首先通过1g条件下的小比例模型试验研究了冲刷深度、保护装置、砂土密度和桩埋置深度对单桩基础位移、水平承载力、桩身应力以及第一自振频率的影响。随后利用ABAQUS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成长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以下简称"教育学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以下简称"出版集团")共建的非建制科研机构,成立于2007年,旨在为广大校长、教师成为教育家型人才搭建专业发展平台,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为区域教育及广大中小学高质量发展服务。
目前商用的石墨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于其较低的理论容量和较慢的离子扩散速率,难以满足制备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因而迫切需要开发高性能的负极材料以提高锂离子电池整体容量。而一些具有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合金类材料,转化机制类材料等)在锂离子嵌入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体积膨胀大,电子和离子传导率低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这些新型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构建碳基三维多孔网状结构负极材料是一种新兴的锂离子电池
在当前的半导体产业中,三维电子集成芯片技术是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它满足了市场对高集成度互连技术的需求,同时也为硅基芯片技术中摩尔定律的延续提供了可能性。在常使用的三种不同尺寸互连焊球中,铜柱凸点由于其出色的导热、导电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最近的研究中,在小尺寸凸点中越来越多地观察到一种新型化合物:它分布在铜柱的侧壁处,且往往伴随孔洞的生成。关于这一侧壁化合物的生成机制,目前尚没有系统、深入的
光热治疗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的新型治疗手段,因其选择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在光热治疗中,光热剂的光热效应强弱直接决定了治疗效果的好坏,而光热剂的种类众多,包括无机光热剂和有机光热剂等。其中,聚吡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有机光热剂,具有稳定性好,光热效应强的特点,基于聚吡咯的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热治疗和光声显影能力,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虽然聚吡咯基纳米材料具有以上诸多优点,近
光动力学治疗是一种副作用较小的癌症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皮肤癌等癌症的治疗。光动力学治疗过程通常需要三个条件:特定波长的光、氧气和光敏剂。然而,由于可见光的组织穿透较差,限制了其在肿瘤和癌症治疗上的应用。另外,目前很多性能较好的光敏剂的光吸收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具有一定光毒性。化学发光动力学治疗是一种通过催化某一化学发光反应产生光源,激活光敏剂产生一些活性氧物质,从而实现对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