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可是同时又是一个缺水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经济发展日益腾飞的今天,如何有效提高农业生产中水分及养分的利用效率,成为了农业研究的新课题。蓄水坑灌法是近年来孙西欢教授提出的,一种适合于山地及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灌溉的节水新方法。在养分需求上,氮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养分之一。但是施入土壤中的氮素在氨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下会造成流失。氨化作用中会产生氨挥发,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为此,研究蓄水坑灌水肥灌施条件下土壤中氨挥发特性,在推进全国农业科技发展方面具有实用价值,对研究土壤中氮肥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影响氨挥发的具体因素有着重要作用,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以及节水理论的研究有着新的贡献,对提高水分与氮肥利用率,减少水肥流失,合理优化资源结构,科学规范灌溉管理,制定合理灌溉制度都有着重要的战略和实践意义,为蓄水坑灌法的推广应用,水分的合理灌溉以及氮肥的合理利用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就太谷苹果园试验区所得数据,分析了在不同径向距离、不同蓄水坑深度、不同肥液浓度条件下,土壤中氨挥发随时间、空间挥发的总体规律,并与地面灌溉方式进行对比,得到了蓄水坑灌法在减少氨挥发量方面的优势,具体规律如下:1.氨挥发速率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氮在土壤中转化过程的进行先逐渐达到峰值,再逐渐减小的。其中,所灌肥液浓度越大,氨挥发量达到峰值的时间越短,而且峰值比较大;2.其他因素一定时,肥液浓度越大,氨挥发的速率越快,挥发量越多;3.氨挥发与铵态氮含量有直接关系,铵态氮含量越高的地方,氨挥发速率越快;4.不同的肥液浓度的条件下,在蓄水坑内氨挥发量随着时间总体上是相对逐渐减少的,第七天左右达到最大峰值,之后随着气象条件等外界条件的变化围绕着土壤氨挥发本底值小幅波动;5.不同的肥液浓度的条件下,肥液浓度越大,蓄水坑内氨挥发速率也就越快;6、不同距离对氨挥发的影响为距树干50cm处的氨挥发速率几乎全部处于最大值,80cm处次之,即距离蓄水坑越近,氨挥发速率就越快,反之成立;7、在不同垂向距离上,蓄水坑底层的氨挥发速率明显大于上、中层氨挥发速率;8、在蓄水坑内温度对氨挥发速率并无明显影响,对氨挥发影响较大的还是铵态氮的含量;9、通过试验对比可以得出,蓄水坑灌条件下氨挥发速率在4-7天之间出现相对的峰值。而地面灌溉条件下,氨挥发在前几天会达到一个很大的峰值,之后急剧减小;10、通过蓄水坑灌法和地面灌溉条件下氨挥发量的比较研究可以知道,蓄水坑灌条件下的氨挥发量明显小于地面灌溉条件下的氨挥发量,证明蓄水坑灌法具有保肥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地面灌溉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造成氮肥的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