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其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有着无与伦比的医学价值,《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一直被公推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此书是中医学人修习中医的必读书目,也是广大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中医翻译难,主要是中医文化不易对外转达。存在于中医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质长期阻碍着中医文化向异域的传播。因此,攻克《内经》翻译难题的突破口应当明确为对其中文化负载词的关注。词汇是组成语言、构成文本的基础性元素,处理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内经》中的医学文化才有望得到传真式的译介。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试图利用模因论来阐述《内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模因论是专门用作分析文化传播现象的新兴理论,对于文化以翻译为手段进行跨际交流的问题有极强的理论指导力。从《内经·素问》前三十四篇章中共选出365个文化负载词,结合这些词汇在《内经》两部译本(李照国译本和威斯译本)中的翻译情况,通过例举统计进行定量研究和总结归纳进行定性研究的办法,就模因论对《内经》文化负载词翻译的解释力,指导作用以及模因论关照下两部译本的对比研究展开探讨。结果发现,模因论对于拓宽中医译者的翻译思路大有裨益,能在翻译现象,翻译失误,译者角色以及翻译历程等方面很好地解读《内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并对其翻译原则做出坚持民族性和规定性的必要规约;此外,由模因论视角出发,两部译本处理文化负载词时在策略模因的运用上,翻译背景的照顾上以及翻译要素的关注上均呈现出有同有异,同异有因,可堪比较的特点,值得引起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