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姜制是中医临床的常用方法,历代经姜制的药材有90种之多;药材姜制能够减轻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副作用、能够引药归经、能够协同增效。但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饮片厂,对于姜汁的加工和使用,特别是对姜汁的制备工艺参数和质量却没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炮制辅料,特别是液体辅料,作为饮片炮制过程中的加入物,直接影响饮片的质量,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本论文依据姜汁的实际应用情况,从不同制法所得姜汁的化学成分比较入手,开展姜汁制各工艺、代表药材的模拟试验、姜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建立等四个方面对炮制辅料用姜汁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通过对历代本草的考证、现代炮制规范的总结、饮片厂的走访调查,明确了姜汁的古今应用情况。姜汁的制法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此时姜汁只是作为单味药入药,作为炮制辅料应用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刘涓子鬼遗方》。本草关于姜汁制法多记载于在姜制饮片的制法中提及,无生姜常用干姜代替,鲜见生姜煮汁作为辅料用者。通过对12个大型饮片生产企业的调查,发现饮片厂所使用的姜汁以榨生姜汁、煮干姜汁为主,较少使用煮生姜汁。因此,确定榨生姜汁、煮生姜汁、煮干姜汁为研究对象。
其次,利用指纹图谱的方法,对3种姜汁进行了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利用HPLC法,对不同批次的榨生姜汁、煮生姜汁、煮干姜汁的全成分进行分析,以6-姜辣素为参照计算各样品中主要液相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发现同品种不同批次样品间的差异不显著。6-姜辣素为生姜、干姜、榨生姜汁、煮生姜汁、煮干姜汁的共有成分。6-姜酚为干姜、煮生姜汁、煮干姜汁的共有成分。榨生姜汁较煮生姜汁更接近生姜化学成分的原貌,煮干姜汁与干姜化学成分更为接近,榨生姜汁和煮干姜汁存在差异,其差异体现了生姜与干姜的不同。采用GC法,对不同产地生姜、干姜制备的不同姜汁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比较,发现榨生姜汁、煮干姜汁脂溶性成分数量较煮生姜汁多。经比较GC色谱图中50 min(柱温150℃)前后色谱峰,煎煮过程造成了低极性成分的损失或成分丢失。
第三,建立姜汁中主要活性成分群——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运用正交试验,以姜汁中总酚的含量和含固量为综合指标,参照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姜汁的制法,筛选和优化了榨生姜汁、煮生姜汁、煮干姜汁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煎煮时间和加水量对总酚和含固量影响显著,并确定了它们的制备工艺。
第四,以最佳制备工艺所得的3种姜汁,选用厚朴为代表药材,参照姜厚朴炮制的技术要求制备姜厚朴。以姜制厚朴的中医理论为指导选择药理筛选模型。在小鼠小肠炭末推进试验进行姜制厚朴的药效比较,结果表明:厚朴姜制品与生品比较无明显的差异、不同姜汁炮制的厚朴之间药效学作用未见明显的差异。在家兔眼角膜刺激性试验中,结果表明:厚朴经姜制后刺激性降低,尤以榨生姜汁和煮干姜汁炮制后,刺激性降低最为明显,而煮生姜汁炮制组对家兔眼角膜的刺激性反应与空白组较接近,刺激性较明显。由此说明,将辅料姜汁(炮制用)选为榨生姜汁、煮干姜汁是合适的。同时提示:炮制辅料的选择应当依照临床用药的实际和中医理论的指导,从更贴近中医药实际的药理、毒理模型来表达中医药的科学性。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创新性,对于辅料的规范化研究具有示范性意义。
最后,针对现在炮制辅料无标准可依的现状,按照已确定的工艺制备样品,对姜汁进行质量标准研究。通过性状描述、鉴别(6-姜辣素的薄层鉴别)、检查(pH值、相对密度、含固量)、总酚的含量测定等项研究,制定了姜汁(辅料用)的质量标准,它包含生姜汁和干姜汁的制法、性状、定性、检查和含测等。
论文还进行包装形式和稳定性研究。制定了中药炮制辅料姜汁的质量标准草案,确定了贮藏条件及使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