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随访比较粗隆间骨折几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探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以及术后大粗隆移位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随访解放军总医院自1993年至2008年收治入院的636例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筛选标准建立样本群,统计分析各项住院治疗资料、影像资料及Harris评分。
结果:⑴636例患者中,失访145例(22.8%),术后死亡111例(1月死亡率3.5%,1年死亡率为11.4%,总死亡率24.0%),28例患者因不同意手术而保守治疗,其1年死亡率29.6%,明显高于手术患者(p=0.000)。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46例,年龄74.6±11.1岁,男性94例(38.2%,70.9±12.6岁),女性152例(61.8%,76.9±9.4岁),低能量损伤患者90.2%,singh指数4级及4级以下患者占78.2%,术前64.6%的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内科并存病,至少随访6个月,平均35个月,Harris评分80.2±12.1分,优良率83.7%,男性评分明显高于女性(p=0.004)。⑵比较各种髓内钉的差别,PFN19例,短重建钉22例,Gamma钉35例,PFNA62例,PFNA与Gamma钉组年龄较高(p=0.000)、出血量较少(p=0.014)、ASA分级较高(p=0.000),在其它方面与Harris评分(p=0.671)无差异。学习曲线提示对于髓内钉技术的掌握,无论是手术耗时还是手术效果,都存在明显的学习过程。⑶DHS组31例与髓内钉138例对比,DHS组年龄小(p=0.001)、出血多(p=0.001)输血多(p=0.006)、引流多(p=0.019)、住院时间长(p=0.023)、下地时间晚(p=0.002),在其它方面与Harris评分无差异(p=0.841,加权年龄后p=0.207)。⑷77例股骨头置换与31例DHS相比,股骨头置换组年龄高(p=0.000)、ASA分级高(p=0.051)、singh指数低(p=0.000),出血少(p=0.007)、下地早(p=0.000)、住院时间短(p=0.017),但其术后输血多(p=0.004)、引流多(p=0.016)、功能恢复明显低于DHS组(p=0.013),统计显示是由于股骨头置换患者骨质疏松严重造成。⑸62例PFNA与77例股骨头置换相对比,在年龄(p=0.097)、singh指数、ASA分级、骨折分型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PFNA组出血少(p=0.009)、术中输血少(p=0.000)、引流少(p=0.000)、Harris评分高(81.2±9.5分与75.6±12.0分,p=0.003),特别是行走助行器评分(p=0.001)与行走距离评分(p=0.002),提示股骨头置换患者行走能力差,特别是女性患者,而股骨头置换的唯一优势是下地时间早(p=0.000)。⑹统计示术前延迟(6.0±5.4天)与死亡率有关,5天以内组(死亡率21.0%)与5天以上组(死亡率31.1%)有明显差异(p=0.007),但1年内死亡率差异稍小(12.3%与16.5%,p=0.157),同时相关分析示术前延迟与Harris评分有关(p=0.001,r=-0.184)。COX回归示与死亡有关的独立因素是年龄(p=0.005)、住院内并发症数目(p=0.000)、性别(p=0.019),另外ASA分级(p=0,086)、手术方式(p=0.069)也是重要的独立影响因素。⑺手术相关并发症率9.3%,其中畸形愈合3.3%(15例)、不愈合1.3%(6例)、深部感染1.3%(6例)、症状性切割1.1%(5例)、断钉0.7%(3例)、假体周围骨折0.7%(3例)、脱位0.7%(2例),总再手术率35.7%。另外症状性DVT患者2.4%(11例),再摔伤骨折5.3%(24例)。A3型骨折手术相关并发症率18.4%,与A1、A2型相比p=0.000,其中包括10.5%的不愈合率,5.3%的断钉率。⑻在获得完整影像资料且存活的229例患者中,13例(5.4%)患者术后大粗隆移位,全部患者Trendelenburg征阳性或弱阳性,7例(77%)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行走疼痛,Harris评分与对照组(剩余的216例患者)相比较低(p=0.048),特别是助行器评分(p=0.017)与行走距离评分(p=0.050),提示术后大粗隆移位患者行走功能明显降低。
结论:①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与跌倒,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及跌倒的预防是迫切而必要的。保守治疗死亡率高且功能预后差,标准的治疗方式是在坚强内固定的基础上早期下床活动,本研究结果提示5天之内早期手术可以改善功能并降低死亡率。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住院内并发症数目、性别、ASA分级与手术方式。②统计显示与髓内钉相比DHS的优势是出血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但在输血量、下地时间及功能预后等方面没有差异,各种髓内钉组间也没有功能差异。本研究发现股骨头置换的效果相对较差,虽然股骨头置换相比DHS组的功能降低,可能是由于股骨头置换患者的年龄高与骨质疏松严重所造成。但是,对于年龄与骨质疏松程度都与股骨头置换无差别的PFNA患者,股骨头置换患者的功能预后明显较差(p=0.003),而股骨头置换的唯一优势是下地时间早,但由于患者锻炼的依从性差,未能相应地改善预后。本研究显示,对于高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PFNA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③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高,特别是逆粗隆间骨折,术式的正确选择、内侧骨皮质的完整性、螺钉合适的位置和深度、术后锻炼的正确指导以及并发症早期的积极处理对预后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逆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率高达28.9%,特别是不愈合与断钉,必须重视该类型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术中复位。④术后大粗隆移位可明显影响臀中肌的肌力,从而影响术后患者的行走能力并可以造成行走疼痛。对于大粗隆游离甚至大粗隆冠状面劈裂的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术中复位并固定大粗隆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