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与MA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分别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确诊下肢急性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压迫并自愿行介入治疗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接受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共68例,为An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与MA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分别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确诊下肢急性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压迫并自愿行介入治疗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接受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共68例,为AngioJet组;接受经皮人工血栓抽吸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共39例,为MAT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血栓残余量的差异,以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来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比较AngioJet组和MAT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类型等基线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ngioJet组:临床症状缓解率:92.6%;住院时间:8.35±1.26天;手术时间:73.9±21.2分钟;无残余血栓或残余血栓量<5%者占64.7%;并发症发生率:29.4%。MAT组:临床症状缓解率:69.2%;住院时间:8.56±1.75天;手术时间:71.6±22.3分钟;无残余血栓或残余血栓量<5%者占48.7%;并发症发生率:23.1%。AngioJet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MAT组,残余血栓量少于MA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ngioJet组患者与MAT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的差异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VT合并IVCS的患者而言,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与MA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均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与MAT相比,AngioJet血栓抽吸临床症状缓解率较高,残余血栓量较少,AngioJet血栓清除术的疗效优于MAT,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抑制小鼠肝星状细胞系JS1的活化是否与细胞焦亡相关,为17β-E2抗肝纤维化的潜在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的LPS溶液(0.05、0.1、0.2、0.5、1μg/ml)处理JS1细胞48 h,用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活性,筛选LPS促进JS1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2.以10-7mmol/L 17β-E2作为肝纤
关于发光分子的研究源于上世纪早期,但都是研究其在溶液态下的发光行为。这些发光分子在溶液中往往发光很强,但由于它们具有平面刚性结构,因此在聚集状态下容易发生π-π堆积效应从而导致荧光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2001年,Tang等人提出了一个发光领域的新概念——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指一类具有
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大量存在于网络当中,它们对数据包进行不同的处理。网络中一些服务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被不同的网络功能所处理,形成服务功能链(Service Function Chain)。与此同时,可编程数据平面因其能够提供灵活的可编程性和高转发速度,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趋势。P4(Programming Protocol-Independent Packet Proces
微纳米塑料作为新兴污染物,已广泛分布于土壤、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对生物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微纳米塑料能够通过食物链层层富集,最终进入到人体内,对人体组织和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尽管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微纳米塑料能够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引起细胞活力下降。然而,关于细胞毒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尚缺乏研究,且细胞活性氧(ROS)的检测主要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该方法容易受到光照射的影响。本文以聚
近年来,中国东部城市夏秋季发生臭氧(O3)污染的现象日趋凸显,浙江嘉兴市、广东深圳市作为典型城市之一,O3污染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边界层处于地表与自由大气之间,是污染物集中存在的大气层,研究边界层内O3污染对当地制定污染防治控制方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利用2018年夏季(8月1-31日)嘉兴市、2019年秋季(9月12日-10月27日)深圳市的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遥感观测资料
得益于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光生伏特效应的光电探测器已经可以完美地覆盖从紫外、可见直至中远红外的多个波段。其中,面向红外波段的探测器尤为引人瞩目,在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方面衍生出多个关键应用。目前商用红外光电探测器一般采用窄带隙材料,需结合能带工程精确调配化合物半导体组分实现红外光电转换。受制于晶格匹配要求,此类材料外延难度大、工艺复杂,且大面阵探测元件需与硅CMOS读出器
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热对城市环境中的温度、城市边界层结构、空气质量及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人为热排放清单的估算及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人为热排放清单的计算方法存在所需基础资料种类繁多、计算过程复杂,空间分布和排放量有较大偏差等不足。本研究采用统计回归法基于CO和NOx污染源清单计算了2007-201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为热排放清单,对其排放趋势、热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