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数量追求”之后,教育步入“质量诉求”的时代。研究表明,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教育的质量。面对信任度不断下降的教师教育,各种质量保证机制应运而生。认证制度作为其中一种基本途径,以第三方的立场对教师教育实行评估和监督,保证各利益关系人的知情权和基本利益,从而实现质量保证之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法,论文以美国和英国的教师教育认证制度两个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对相关文献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分类,选取典型例证,对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演变进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和推理,并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多元文化和分权自治孕育了美国教师教育的中介质量保证模式,并经历了从NCATE“一枝独秀”到NCATE与TEAC’‘两雄并踞”。两种认证路径殊途同归,前者以教师教育机构为认证对象,以绩效本位的标准为认证依据;后者以教师教育方案为认证对象,以目标导向的质量原则为认证依据。NCATE认证更具处方性,TEAC认证则更显自主,但两者均以教师教育质量保证和质量提升为宗旨。实践中,认证标准的效度和认证流程的设计仍困扰着美国的教师教育认证,致使其某种程度上仍存在着质量保证缺失。与美国不同,英国实行教师教育国家质量保证模式。认证组织的更迭、认证范围的扩展和认证标准的制定都由中央政府来决定,这使得英国教师教育不断从“专业自主塑造”转向“官方规定设计”。实践取向的认证标准体现国家意志,政府授权成立的认证组织执行代理职能。英国教师教育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大学教育学院地位不断下降,质量保证演变成服从文化。质量多维决定认证标准、专业人士担任认证主体、证据至上主导认证流程、资源耗费影响认证成效是美国和英国教师教育认证的共同实践特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立认证制度有助于完善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因此,把握教师教育质量的内涵、制定专业的认证标准、构建独立的认证组织和形成互动的认证流程,有助于促进我国教师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