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和产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动关系,促进二者良性互动发展,可以培育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同时拓展产业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我国城镇化正在由速度型向速度和质量并重转变,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双轮驱动,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集聚经济是城镇发展的内核,而产业集聚是集聚经济的根本,通过前期数据观测发现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那么其背后的内在机理是什么?推而广之,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与此同时,制造业的集聚方式、服务业的集聚方式对新型城镇化又有着怎样的影响?等等。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理论上可进一步完善集聚经济理论、丰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深化城镇化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可以为城镇和产业发展提供方向,以及为区域发展主体的行为选择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7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项指标数据与制造业、14个细分服务业从业人员数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阶段判别标准,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产业集聚评价指标区位商和行业集中度,分别依据这两项指标描述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内在关系,认为在根植机制、强化机制、创新机制、选择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城镇系统与产业系统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发展环境方面不断交互耦合,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居民和企业追求高收益为动力,以集聚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吸引,以资源禀赋结构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功能提升的互动过程。根据上述研究问题和理论框架,从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方式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视角,提出了三个理论假说:(1)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促共进。(2)制造业集聚方式方面,在新型城镇化初期、中前期,主要是制造业的相对专业化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效应;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后期,制造业的相对多样化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效应更为明显。(3)服务业集聚方式方面,由于服务业的特殊性,服务业的相对多样化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效应更为明显;且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相对多样化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效应越强。本文根据理论假说,建立计量模型,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考察了新型城镇化、制造业集聚、公共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活性服务业集聚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PVAR模型,采用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促共进。由于根植机制、强化机制、创新机制、选择机制的共同作用,单纯靠推动自身的发展来追求自身的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单纯的推动某一方面的发展来追求其他几方面的发展也不具有可持续性。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短期内主要受自身的影响;但长期彼此相互影响,且自身对自身的作用逐渐减弱,而彼此之间的作用逐渐增强。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先后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新型城镇化需要匹配合适的产业,因此有必要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各类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依托城镇的资源禀赋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发展环境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而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城镇功能提升。第二,考察了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方式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实证探讨了全国地级市整体层面制造业的相对专业化集聚与相对多样化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法得出制造业相对专业化集聚、相对多样化集聚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的确定性结论。这或许是因为在不同的产业规模的城市或者不同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城市,制造业的相对专业化集聚和相对多样化集聚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这会抵消了其在全国地级市层面对新型城镇化产生的影响。之后,通过引入代表城市规模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大小的虚拟变量,可以进一步发现,无论是以城市规模还是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作为城市分类标准进行分组回归,大城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中上的城市主要受制造业部门多样化集聚的促进效应的影响;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中下及较低的城市主要受制造业相对专业化集聚的影响。第三,考察了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方式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实证探讨了全国地级市整体层面服务业的相对专业化集聚与相对多样化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的相对多样化集聚能够促进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服务业的相对专业化集聚可能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这或许是因为在选择机制的作用下,服务业的相对多样化集聚更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吸引大量的人口聚集于此,从而扩大消费市场,促进更多企业的集聚,在根植机制、强化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循环累积效应;在创新机制的作用下,多样化的服务业也更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学习,进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服务业的过度专业化集聚可能会降低资源配置成效,同时也无法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之后,通过引入代表城市规模大小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低的虚拟变量,可以进一步发现,对于城市而言,无论城市规模大小还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高低,都需要服务业的相对多样化集聚,并且城市规模越大的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城市,服务业的相对多样化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越强;而服务业的相对专业化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且城市规模越小的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越低的城市,服务业的相对专业化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负面影响越强。这表明,在选择机制的作用下,服务业的相对多样化集聚更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此外,在根植机制和强化机制的作用下,多样化的集聚可以促进不同行业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由于创新机制的存在,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总体上,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之间的互动是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发展环境4个方面相互融合和跃迁升级的过程。而互动层次能否顺利融合和跃迁,取决于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互动的根植机制、强化机制、创新机制和选择机制能否根据互动阶段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