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改变世界产业结构的关键要素。相较于传统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会受到资源、环境等外在条件的约束,符合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文化为内涵的创意产品和服务也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可和热爱。对于我国而言,创意产业更是为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和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同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相似,创意产业的兴起也依托于空间集聚的分布模式。近年来,虽然对于创意产业各方面的理论研究正在不断丰富,但就其空间集聚形态的系统性研究尚且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立足于创意产业的特殊性,以传统产业集聚理论为参照,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等领域的方法,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现状特征、形成机理以及经济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模块:模块一,创意产业概念界定及行业划分。结合不同国家创意产业管理部门和相关学术研究者给出的定义,界定本研究中的创意产业概念。在此基础之上,综合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经济环境和创意产业现状,划分创意产业包含的细分行业范围:艺术业(艺术品交易和文化艺术表演等)、软件服务业、休闲娱乐业、设计业、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广告业、建筑业。模块二,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现状分析及程度测算。本文选取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值两个指标,从整体上分析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接着,选取典型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对我国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现状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绝对地理集中指数和相对地理集中指数实际测算我国2007-2016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水平,以作为基础数据用于后文研究。结果发现,虽然我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水平不高,但空间集聚模式已经逐步形成。模块三,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构建。本文先从理论层面分析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概括为人力资本、市场需求、文化环境、政策措施和相关产业五个方面。随后,运用博弈模型推导知识溢出因子对企业区位选址的作用,由此得到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动力机制之一。紧接着,运用Lotka-Volterra模型推导共生单元之间的互利共生模式带来创意企业集聚分布的稳定状态,由此得到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另一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五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五项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且人力资本和相关产业还会通过知识溢出、互利共生机制来影响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形成。由此,本文提出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模块四,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机理的实证检验。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搜集我国各省市以及境外地区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机制的观点,利用AMOS软件基于419份有效问卷的一手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结果发现,人力资本、文化环境和政策措施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起到显著的直接作用,且人力资本和相关产业也可以通过知识溢出机制、互利共生机制的中介变量发生作用。由此可见,调研结果否定了理论模型中关于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因素的假设:相关产业并不可以直接促进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形成,只有对创意产业存在知识溢出和与创意产业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相关支持性产业才可以有效推动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模式的培养;市场需求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也是与以往结论最大的不同所在,但却与创意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相吻合。这是因为我国创意产业处于初期阶段,创意企业大多为资金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故在区位选址上更多倾向于地租相对便宜的地段,而创意产品高需求地段一般是大城市的中心地段,地租十分昂贵。模块五,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在微观层面的经济效应分析。现有关于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经济效应研究尚且存在不足之处,即微观层面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与企业绩效间的相关性研究匮乏。本文先从创意流动视角提出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在微观层面经济效应的发生机制:创意企业间通过创意溢出、创意学习和创意共享三个阶段获得创意点,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大利润,最终在前期会促进创意企业绩效的提高;相较于后期新入驻的企业而言,成熟起来的创意企业更多是创意的付出进而出现创意溢出成本大于收益的状况,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为了验证理论分析,本文以2007-2016年数据完整有效的178家上市创意企业为样本,采用静态和动态最小二乘法以及两阶段系统广义矩估计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关系曲线且拐点值为2.171,即空间集聚对于创意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只发生在一定范围内。结合模块二对我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现状的分析结果,目前除了北京地区的集聚程度高于这一拐点值,其余地区都尚且未达到最佳的集聚水平。因此,加强各地区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模块六,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选取创意产业提出最早的英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最完善的美国、我国发展创意产业运用最多的“昆士兰”模式兴起地澳大利亚,回顾它们各自的创意产业发展历程,分析空间集聚的建设路径和规律,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同时,结合本文得出的一系列结论,从人才、环境、政府和产业视角提出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建设的八大措施。其中,人才措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人才沟通两个方面;环境措施主要包括特色品牌化打造、文化设施建设两个方面;政府措施主要包括指引性政策、优惠性政策两个方面;产业措施主要包括科技融合、金融支持两个方面。综合来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证分析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形成原因和经济效应。主要的创新点如下:(1)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共生理论,增设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两项中介变量,构建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机理模型。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于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忽视了不用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博弈模型和Lotka-Volterra模型推导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动力作用,并对人力资本、市场需求、文化环境、政策措施和相关产业五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出包含中介变量在内的理论模型。这样的理论模型不仅补充和完善了该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也为我国有关部门提升优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提供了思考方向。(2)基于规范研究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问卷调研获得一手数据,并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提出市场需求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不显著作用。考虑到当前创意产业数据获取的局限性,本文共在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中发放问卷7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19份。基于一手数据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得出了与以往研究不完全一致的结论,即市场需求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并不显著。这是因为,目前大部分创意企业为初创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企业选址在价格昂贵的高需求地段。这样有别于以往的研究结论,更加体现出我国当前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3)基于创意流动视角,提出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在微观层面的经济效应发生机制。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已有研究大多只聚焦在宏观的地区经济和中观的产业发展层面,忽视了微观层面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本文从创意流动视角提出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会通过创意溢出、创意学习和创意共享三个阶段影响创意企业绩效,并表现出“倒U型”的作用机制。为验证猜想,筛选出我国2007-2016年间数据完整有效的178家上市创意企业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系统广义矩估计法,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理论分析,并得到二者间的曲线拐点值为2.171。这不仅丰富了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为各地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