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Roxb.)Kosterm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其叶中富含精油,叶精油中萜类成分复杂多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精油植物。至今为止,我国黄樟叶精油含量、成分和变化规律均不明确,叶精油中重要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直接制约了黄樟精油优良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叶精油中重要成分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对我国主要分布区黄樟叶精油含量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解析了我国黄樟叶精
【基金项目】
: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叶精油信息谱的黄樟芳樟醇合成关键基因调控研究”; 江西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黄樟种质资源收集与香料用优良无性系选育”; 江西省重点研发专项“香料用树种牛樟、黄樟优良品系高效无性繁育及培育技术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Roxb.)Kosterm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其叶中富含精油,叶精油中萜类成分复杂多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精油植物。至今为止,我国黄樟叶精油含量、成分和变化规律均不明确,叶精油中重要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直接制约了黄樟精油优良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叶精油中重要成分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对我国主要分布区黄樟叶精油含量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解析了我国黄樟叶精油含量和化学成分水平、分布格局、区域变异和年变化规律;并结合转录组分析和精油成分分析来鉴定黄樟叶精油中桉叶油素、樟脑、芳樟醇等三种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和途径,对三种萜类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我国5省20个天然居群564个单株的黄樟叶精油研究表明,黄樟居群间和单株间叶精油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共检测到117种化学成分,共鉴定出14种化学型,并将20个天然居群划分为4大类。黄樟居群间和单株间叶精油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15-23.6mg/g和0.2-41.3 mg/g。从黄樟叶精油中共检测到117种化学成分,包括51种单萜、46种倍半萜和20种非萜类化合物。从我国黄樟主要分布区鉴定了14种化学型,其中分布频数最大的为桉叶油素型、樟脑型和芳樟醇型。主成分分析将20个黄樟天然居群划分为4大类,第一类为精油含量高且广泛分布桉叶油素型的广西居群,第二类为广泛分布樟脑型的云南居群,第三类为广泛分布榄香醇型的湖南和江西混合居群,第四类为以化学型丰富多样为特征的广东和江西混合居群,分类结果与各居群的地理距离相吻合。2.影响黄樟叶精油含量和组分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生长地经纬度、海拔和年均温。黄樟叶精油含量与生长地的纬度、经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随着生长地纬度和经度的增大,黄樟精油含量呈下降趋势;芳樟醇和β-石竹烯含量与生境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樟脑含量与生长地纬度、经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醛含量与生长地经度和年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3.芳樟醇型黄樟叶精油含量和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芳樟醇含量在不同月份呈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叶精油含量和芳樟醇含量均在3月份降到最低,叶精油含量5月份最高,在4-8月份维持相对高含量水平,其它月份相对较低,而芳樟醇含量则除3月份外,其它月份较为平稳。黄樟叶精油含量与月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高降雨量和高月均温都利于黄樟叶精油的合成和积累。4.结合黄樟叶组织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和不同化学型叶组织RNA-Seq测序,分析萜类生物合成通路,鉴定萜类各生成阶段差异基因,筛选出分别与萜类物质樟脑、桉叶油素、芳樟醇生物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采用PacBio Sequel平台对黄樟叶组织进行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获得89 103个完整转录本;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对桉叶油素型、樟脑型和芳樟醇型黄樟叶组织进行RNA-Seq测序,获得高质量的表达谱数据。从萜类生物合成通路中,桉叶油素型与芳樟醇型比较组、樟脑型与桉叶油素型比较组、樟脑型与芳樟醇型比较组分别筛选出差异基因50个、46个和54个,其中在萜类化合物生成阶段分别鉴定出差异基因21个、22个和18个,其中分别包括单萜生物合成相关差异基因7个、9个和5个。结合萜类合成通路分析和差异基因qRT-PCR定量分析,筛选出黄樟TPS基因CpTPS1、CpTPS3、CpTPS4分别作为萜类物质樟脑、桉叶油素、芳樟醇生物合成候选基因。5.基于黄樟全长转录组序列,成功克隆了3个黄樟TPS基因CpTPS1、CpTPS3和CpTPS4,解析了CpTPSs基因进行蛋白结构、系统发育和亚细胞定位。CpTPS1、CpTPS3和CpTPS4分别编码580、582和558个氨基酸,均含有TPS蛋白家族具有的保守DDXXD结构域和(N/D)DXX(S/T)XXXE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pTPS1和CpTPS3属于TPS-b亚家族,CpTPS4属于TPS-g亚家族。亚细胞定位显示,基因CpTPS1、CpTPS3、CpTPS4蛋白均定位在叶绿体(质体)中,与其推测生成产物樟脑、桉叶油素、芳樟醇等单萜物质合成位置吻合。6.通过5种化学型25个无性系的基因表达和木本模式植物84K杨转基因分析,初步证实CpTPS1、CpTPS3、CpTPS4分别与樟脑、桉叶油素、芳樟醇生物合成有关。从大群体中基因表达和精油含量分析推断CpTPS1、CpTPS3、CpTPS4分别与樟脑、桉叶油素、芳樟醇的生物合成有关。构建CpTPS1、CpTPS3、CpTPS4过表达载体,成功转入84K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并在转录水平检测到CpTPSs的基因表达,经转基因植株叶片萜类化合物GC-MS检测,CpTPS4的5个转基因植株叶片中检测到少量的芳樟醇成分,证明了CpTPS4参与芳樟醇的生物合成。
其他文献
色素在花被(花萼和花冠)中不均衡的分布构成植物其独特的花色,它能够帮助植物吸引传粉者,同时也是花卉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因此,通过探索植物花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可以为植物进化研究和花卉品种改良提供重要的信息和理论依据。尽管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色素在花瓣中的合成机制,但是由不同类别色素在花被中不均衡分布所构成的花色的形成分子机制还尚未被系统地报道和描述过。大多数植物的萼片通常为绿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花色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被誉为“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猫”,其特异的金黄花色为其增加了很大的观赏性,也是开展黄花茶花育种的珍稀遗传资源。为了解金花茶特异金黄花色形成的主要呈色物质与代谢过程、挖掘其调控的关键基因、解析其调控机制,本研究以金花茶为主要研究材料,对其花色形成与细胞内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测定花色形成相关的主要组分的含量,通过转录组测序挖掘金花茶花色调控
土壤动物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土壤食物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和调节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由于土壤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利用适当的干扰途径来促进森林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尚不清晰。鉴于此,本研究在对湖南会同地区杉木人工林、杉木人工林采伐撂荒20 a后形成的次生林(以下简称次生林)和成熟常绿阔叶林3个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
木质材料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天然绿色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由于较低的导热性,限制了其作为导热材料的使用,而低熔点合金(LMA)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和较低的熔点,因此,为了改善木材的导热性能,可将环境友好型的低熔点合金浸渍到木材基体中,从而形成木基金属功能复合材料。然而,未经处理的木材基体渗透性有待提高,本论文以经过高强微波处理的辐射松膨化木为基体,采用不同的浸渍方法对膨化木进行处理,制备的微波
核桃(Juglans regia L.)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树种和木本油料树种,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而且中国核桃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核桃园区灌溉用水问题日益突显。目前,华北低山丘陵区核桃园区的水分管理技术比较粗放,普遍存在灌溉时机不适宜、灌水量过大等问题,从而导致水资源浪费。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及时准确地诊断预报核桃园区的土壤水分状况以及植物水分亏缺程度。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冠层温度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是保护生态安全的重点功能区域。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正在推动着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式的改变。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其在变化的环境中优化管理,有效配置资源,提升自然保护区价值。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f Bilogical Diversity,CBD)第十次缔约国会议明确提出了“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
互利关系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蜜露为纽带,蚂蚁Formicidae与半翅目Hemiptera昆虫的互利关系是研究物种间正相互作用的经典模式系统之一。本研究主要以蚂蚁-紫胶虫Kerria spp.互利关系为对象,以西南山区紫胶苗木、紫胶成熟纯林和紫胶-砂仁混农林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系统,探究蚂蚁-紫胶虫互利关系和寄主植物之间的耦合作用导致的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对系统中植物适合度和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发作造成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或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1],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和经济负担重五大特点[2]。依赖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状态,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3]。护理依赖性是患者依赖性的衍生物,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疾病或者残疾,即个体存在自护缺陷的一种状态,它可以是一个临时的、长期或者永久的状态[4]。
生物质能作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宝藏。生物质是生物质能的载体。杨树(Populus)作为世界范围内种植最广的速生丰产树种,与芒草(Miscanthus)、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和桉树(Eucalyptus)等富含木质纤维素的植物被视为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方向。对于木质纤维生物质的预处理过程能耗高,会造成严重的环
绿洲外围荒漠区是绿洲边缘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此区域开展研究对于保护绿洲环境、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植被是联结土壤、大气和水分等要素的自然纽带,在环境和全球变化研究中起着指示器的作用。了解植被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区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基础。表征地表植被覆盖和植被生长状况的敏感度度量参数NDVI指数,是公认的用于定量表征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因子,虽然国内外学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