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而发展的,并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公开增发和配股是我国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2006年5月8日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正式确立定向增发为我国股权再融资手段。由于定向增发具有发行门槛低、效率高、发行周期短等优点,迅速成为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市场总共有将近20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定向增发,在证券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定向增发的热潮。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折价、利益输送以及长短期业绩等方面。由于定向增发在我国大规模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我国专家和学者主要对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折价和是否存在大股东利益输送以及短期业绩和股价效应进行了研究,但对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的实证研究很少。本文试图从定向增发的特征出发,实证研究定向增发认购对象、认购方式以及增发规模和募集资金规模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长期业绩的影响。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情况,从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及代理成本理论分析了定向增发对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然后根据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并选取2006年到2007年年底185例已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定向增发发行特征对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与增发前相比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所恶化;定向增发的对象并不显著影响公司的长期业绩;以现金方式认购定向增发股份的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要显著好于认购方式为资产等非现金的定向增发公司的长期业绩;募集资金规模与公司长期业绩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发行规模对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定向增发并不能带来长期业绩的提升,原因在于定向增发中可能存在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以及对募集资金的不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