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小水体试验研究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的生理生态。通过对点带石斑鱼的最佳生长养殖水体盐度、最佳生长养殖水体温度、最佳投饵率、饵料最佳蛋白含量和饵料酶添加剂等的研究,探索点带石斑鱼无公害养殖技术优化模式,最后总结小水体试验的结果,进行中试生产。试验采用自行配制的人工海水进行试验,采用不换水的生态养殖模式,即保持水体中被养动物与绿色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分解性微生物形成生态平衡,从而达到在较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尽量减少换水,甚至不用换水,拒绝用药,实现保持养殖水体始终不会变质恶化的天然抗病效果。小水体试验中通过设置24℃、26℃、28℃、30℃和32℃五个温度梯度,研究点带石斑鱼的最佳生长温度,结果显示当投饵率为2%时,点带石斑鱼在28℃生长最快;通过设置3‰、5‰、9‰和15‰四个盐度梯度,研究点带石斑鱼的最佳生长盐度,结果显示当水体盐度为9‰时点带石斑鱼生长最快;通过设置养殖鱼总体重的2%、2.5%、3%和3.5%四个投饵率,研究点带石斑鱼幼鱼的最适投饵率,结果显示养殖鱼总体重3%为最适日投饵率;通过设置饲料中蛋白含量分别为48.23%、51.43%、54.09%和56.22%四个蛋白含量梯度,研究点带石斑鱼配合饵料的最佳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饵料中较适宜的蛋白含量为51.43%左右;通过在点带石斑鱼配合饵料中添加植酸酶,并调节鱼粉和植物性饲料含量的比例来改良配合饵料,结果显示添加植酸酶后植物性饲料含量在25%~38%时效果较好。最后分别在两个28 M2水面的室内水泥池进行中试生产试验。两个试验组分别投入1100 尾点带石斑鱼鱼苗(平均体长5cm,平均体重4.2g 和平均体长3cm、平均体重1.6g),养殖密度约40 尾/ M2。经过4 个月的养殖,成长到规格为平均体长20cm、平均体重120g 和平均体长19cm,平均体重110g,成活率分别为74.81%和64.91%,饵料系数分别为0.784 和0.729。论文中对点带石斑鱼大量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内容极少有报道;同时论文中通过中试生产试验,效果良好。该项研究结果不仅填补了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而且对点带石斑鱼的大规格育苗和商品鱼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