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湾大气热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亚洲季风的影响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1321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利用1951~2007年NCEP/NCAR第一套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倒算法计算出亚洲季风区的大气热源数据资料集,并开展了对亚洲季风区热源季节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的深入探究。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出我们重点讨论的对象----孟加拉湾大气热源。我们运用了多种现代气候统计学方法对孟加拉湾大气热源及其对大气环流系统和降水场的影响进行诊断,结果表明:   ⑴大气热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分布中,以夏季(6-8月)热源的范围最大,强度也最强。大气热源在南北半球表现为不对称的分布特征,北半球加热的强度明显强于南半球。   ⑵夏季孟加拉湾大气热源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⑶夏季孟加拉湾大气热源能够激发出一支源于孟加拉湾地区,逐次向东北方向传播,经过阿拉斯加湾,最终可以传播至北美的热源波列。这支波列跨越了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之间。   ⑷夏季孟加拉湾热源异常强(弱)时,南亚高压偏西(东),印度夏季风偏强(弱),东亚副热带季风偏弱(强),而对东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并不明显。   ⑸夏季同期孟加拉湾大气热源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当孟加拉湾大气热源异常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呈现出干旱的状态,而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则是多雨的状态,反之亦然。   ⑹运用morlet小波对1951~2007年逐年的5~9月孟加拉湾大气热源进行分析。小波分析的结果表明孟加拉湾大气热源存在着显著的低频振荡特征。以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时间序列为前提,典型涝年期间孟加拉湾大气热源以30—60d的振荡周期为主,典型旱年期间则是以10~30d的振荡周期为主。   ⑺通过个例分析,发现1998年夏季的孟加拉湾大气热源存在着季节内尺度的振荡周期(30~60d)。运用交叉谱方法对同年孟加拉湾大气热源,长江中下游降水季节内振荡的时间序列进行诊断,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1998年前期孟加拉湾大气热源对夏季长江中下游“一度梅”和“二度梅”阶段的降水有着显著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就个例年份1996年的孟加拉湾热源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关系做了分析研究,发现1996年前期孟加拉湾大气热源可能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李甲艺术简历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系,伤口曾先后发表于《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博览》、《初学陶艺》、《第四届西湖艺术博览会精品图录》等出版物,1997创办纯粹陶
期刊
本文利用“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所获得的气象梯度观测资料、辐射观测资料和涡动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黑河中上游六个自动气象站点的反照率变化
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是两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它们能够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降低大气能见度,也可以通过改变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从而影响气候变化。这两种气溶胶具有不同的光学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党什么时候很好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革命和建设就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什么时候背离或违反了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
本工作利用完全海气耦合模式,通过一系列敏感性试验,定量研究了气候变化的平衡响应时间尺度和恢复时间尺度。总体而言,除了极地海域以外,海洋的响应时间尺度随深度近似单调增加。
本文通过中尺度WRF模式研究了模式初始条件不确定性以及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对江淮锋面和华南暖区两次暴雨过程可预性影响的差异。首先研究了模式初始条件的微小误差在两例暴
近年全球暖化议题沸腾,最具体的表现即是极端天气现象加剧,降雪现象之于冬季,犹如豪大雨之于夏季,都代表著剧烈天气的现象.降雪现象发生在低纬度地区是相当罕见的,由于地理位
陆地和大气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面状况不仅受大气/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对大气过程产生一定的反馈。本文围绕黄河源区陆面过程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研究,以融冻期为研究
本文首先使用30年每天两次的雷达探空资料对Utah州 Salt Lake City的冬季持续深厚稳定层(PDSLs-persistent deep stable layers)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检测了PDSLs的气候特征以
降水及冰芯稳定同位素记录作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已得到广泛研究。现有结果表明降水稳定同位素具有温度效应、降水量效应、高程效应、大陆效应等,而一些地区的降水同位素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