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污染对小白菜生长和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及安全评价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铅(Pb)是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周边土壤中铅污染越来越严重,而城市周边的居民习惯于在这些污染的土壤上种植小白菜食用,从而构成了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广泛种植的小白菜为试验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城郊土壤,研究了铅污染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保护酶系统、产量品质及各器官中铅积累量、根际微生物群落及活性、土壤硝化反硝化速率的影响,从植物的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等角度,为城市周边小白菜种植和食用所潜在的食品安全评估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小白菜种子萌发初期,300~1200mg/kg的铅添加处理可较早地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快速萌发,而在后期(第21天以后)小白菜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较对照均呈显著性降低。随铅添加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期小白菜叶面积先上升后下降,其中真叶较子叶表现更明显。  不同浓度铅添加处理中,小白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生物量均出现“少促多抑”的现象。其中,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铅添加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生物量出现了显著的升高或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铅添加处理小白菜内的铅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小白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Pb积累量与土壤铅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根系对铅的积累要大于茎叶部分。  2.300~600mg/kg的铅添加处理可刺激小白菜光合速率的提高,而当铅添加处理浓度≥1200mg/kg时,则会引起小白菜体内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小荧光(F0)、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qP)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等指标的不同程度下降。  3.小白菜抗氧化保护酶活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均呈现了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过氧化物酶(POD)对铅的敏感性更强。小白菜体内丙二醛(MDA)含量与铅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78),其中当铅添加浓度≥1200mg/kg时相比对照呈显著性升高。  4.随着土壤中添加铅浓度的升高,小白菜根际土壤中总微生物数量以及各菌类数量、土壤呼吸速率、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各自对铅的敏感性不同。其中,三大微生物对铅的敏感性表现为好氧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呼吸速率与微生物数量(r=0.846)、硝化细菌与硝化速率(r=0.828)、反硝化细菌与反硝化速率(r=0.923)显著正相关。  5.依据回归方程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确定了小白菜在供试土壤中的铅安全临界值为50.14mg/kg,该临界含量可以作为评估重金属铅对小白菜质量风险的一个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细胞外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对脑缺血损伤的影响,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侧脑室注射野生型NAMPT蛋白和丧失酶活性的突变NAMPT蛋白H247A,通过大脑中动
三唑类杀菌剂由于高效、广谱、低毒的优良特性,使其在农业杀菌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是广泛的使用使菌种已经对其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寻找高效的、高安全性的、环境友好的新型真菌类杀菌剂势在必行。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发现农药杀菌剂和过渡金属通过配位反应形成金属配合物,可以提高杀菌活性同时降低毒性,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基于上述优点,本文以烯效唑和多效唑为配体合成了 6种金属配合物,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确定了其结构
背景和目的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家族包括两种配体(IGF-Ⅰ和IGF-Ⅱ),相应的细胞表面受体(IGF-ⅠR和IGF-ⅡR)及六种结合蛋白(IGFBP1~6)。IGF家
随着纳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纳米材料不断涌现于世。这些材料很多可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但是,当时代的发展使得对于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复杂化时,这种仅仅只能满足单一需求的纳米材料就变得力不从心。所以,利用现有手段和技术,将我们可以得到的纳米材料与技术加以整合,进而进行突破和创新,获得新的多功能化的纳米材料,就变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在本论文中,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