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义韵,也是隐含态度意义,通常用来表达一个人的态度及评价。自语义韵概念被提出和阐释后,近年来,关于语义韵的研究成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基于语料库,从单语和跨语言视角,对语义韵进行过大量研究。“能”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情态动词之一,具有多义性和多功能性。目前关于“能”义项相关研究比较多,但是对“能”相关结构语义韵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英译文的语义韵翻译策略的研究也不多见。本文以《骆驼祥子》及其两个英译本Howard Goldblatt的Rickshaw Boy和施晓菁的Camel Xiangzi为例,通过自建的语料库,对汉语文本当中的“连词+能+动词”结构进行频率统计,通过计算语义韵强度的方法来判断该结构的汉语语义韵,在两个译文中,考察语义韵的翻译情况,并对两个译者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研究“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规律,并在顺应论的视角下研究其翻译策略。本文共发现19个“连词+能+动词”结构,分别是4个“并列连词+能+动词”、9个“转折连词+能+动词”、4个“假设连词+能+动词”、1个“条件连词+能+动词”和1个“让步连词+能+动词”。通过计算语义韵强度,发现《骆驼祥子》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为积极。在两个英译本中,通过分析该结构的对应译文,发现两位译者各有18个译文传递出了原结构的语义韵。但是在翻译手段和方法上各有侧重和不同。进而,在顺应论的视角下,本文分析了两个译者翻译策略的异同,及各自的顺应手段和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在翻译该结构语义韵时,与葛浩文相比,施晓菁更倾向于顺应源语言的语境及结构;2顺应过程中,葛浩文使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多于施晓菁;3在译文选择判断语义韵的搭配词时,与施晓菁相比,葛浩文所选择的英语词更多静态呈现。本研究通过语料库的手段,以《骆驼祥子》为例,对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情况进行了统计计算得出该结构汉语的语义韵倾向并在顺应论指导下分析了《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译者翻译策略的异同。本文在汉语相关类结构的语义韵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由于语料规模所限,有待基于更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希望在该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