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磁层快磁声波激发条件及源的演化特征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磁声波是内磁层中常见的一种电磁波动,由于其常被束缚在磁赤道附近,所以又被称为赤道噪声。磁声波的频率介于质子回旋频率和低混杂共振频率之间,在等离子体层顶内外均有出现。磁声波可以由质子环分布提供自由能局地激发。此外,磁声波在辐射带粒子演化的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波粒相互作用,磁声波能有效地加热辐射带种子电子以及散射环电流质子。本文主要以内磁层中的磁声波为研究对象,通过卫星观测、准线性理论计算、计算机数值模拟相结合对磁声波的空间分布、激发条件以及演化过程分别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其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驱动磁声波不稳定性的质子环的全球分布特性基于范阿伦A(RBSP-A)卫星从2012年10月到2015年8月观测到的粒子数据,我们研究驱动磁声波不稳定性的质子环的全球分布。为了获得局地激发磁声波的分布特性,我们首先对磁声波激发源(质子环分布)的全球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统计结果表明,无论在等离子体层顶内部还是外部,质子环主要出现在日侧扇区且3<L<6。结合粒子分布统计和线性增长率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层顶外的日侧扇区可以局地激发较强的磁声波,而在等离子体层顶内的昏侧扇区也可以局地激发低谐磁声波。在低背景等离子体密度区域,当质子环速度Vr与局地阿尔芬速度VA的比值Vr/VA介于1和2之间时,无论是在等离子体层顶的外部还是内部,低谐磁声波都可以被局地激发,而在等离子体层顶外,即使Vr/VA<1时,高谐磁声波也能够被局地激发。2.探究了低混杂共振频率附近的窄带磁声波的有利激发条件质子环的统计结果表明,磁声波频率会随Vr/VA的增大而减小。如果当Vr/VA足够小时,将会在低混杂共振频率(f LHR)附近激发窄带磁声波。为了探究这种窄带磁声波的有利激发条件,我们利用RBSP-A卫星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观测,将同时观测到质子环分布以及高频窄带磁声波的所有事件挑选出来。统计结果发现这些窄带磁声波频率主要分布在以0.7 f LHR为中心频率带宽为0.2 f LHR的频段内。根据能量粒子的同步观测表明,环速度与阿尔芬速度的比值Vr/VA主要落在(0.8,1)范围内。对于这些高频窄带磁声波的空间分布而言,不同于以往关于磁声波的统计结果,窄带磁声波主要分布在等离子体层顶外的日侧以及昏侧扇区,与0.8<Vr/VA<1的空间分布相对应。结合观测到的窄带磁声波特性以及线性增长率的参数分析计算,我们在理论上证实窄带磁声波激发最有利的条件是0.8<Vr/VA<1。3.验证了磁声波的激发频率受Vr/VA的比值调制基于一维粒子模拟,我们验证了磁声波的激发频率会受到Vr/VA比值的调制,磁声波的频率会随着Vr/VA比值的增大而减小。换言之,当Vr/VA的比值足够大时,只激发一次谐波的磁声波,当Vr/VA的比值足够小时,将会激发低混杂共振频率附近的窄带磁声波。4.发现了质子“双环”分布的形成机制为理解质子环演化与磁声波激发之间的联系,我们用一维粒子模拟设置了初始质子环分布,并研究了磁声波的激发过程,结合线性理论分析,我们发现,初始质子环分布激发的高频磁声波将大部分环质子散射到较低的能量,导致最大质子相空间密度对应的环速度增加。这些质子具有较高的环速度,能激发较低频率的磁声波。而且,新激发的低频磁声波会散射高能质子形成新的环状分布,从而与初始的质子环形成“双环”分布结构。新的环形分布具有更高的环速度,可以为更低次谐波的激发提供额外的自由能。然而,其他质子分布对这些谐波的抑制作用远大于新质子环产生的增长,因此在模拟结果中更低次谐波不能被激发。我们的模拟结果揭示了质子环分布的详细演化过程及其对磁声波激发的影响,从而揭示了磁声波与质子环分布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与2013年第五次评估报告(AR5)表明,气候变化对全球和区域水资源安全已造成严重威胁。气候变化会导致水循环格局发生显著改变,降水、蒸散发等水文要素重分配将进一步造成流域干旱时空格局的变化。鄱阳湖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显著季相差异使得该流域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近60年来鄱阳湖流域气候趋暖,日益严峻的干旱加剧了流域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重要的双层膜结构细胞器,线粒体外膜与内膜平行,包裹膜间隙,内膜向线粒体基质内陷形成特化的嵴结构,是ATP生成的重要场所。线粒体在细胞代谢、有氧呼吸、信号转导、凋亡及自噬等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缺陷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线粒体的内膜结构调控与嵴的形成机制是线粒体研究领域的前沿,存在许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近年来多个实验室共同鉴定了一个新的复合物MICOS(mitoc
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局首次在地下水中发现有机污染物以来,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有机污染物以难降解的硝基苯类和氯酚类为主。基于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是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最有效手段,·OH来源主要是双氧水(HP),SO4-·来源主要是过硫酸盐(PS)和过一硫酸氢盐(PMS)。然而单一氧化剂用于污染物降解存在活化效率低,氧化能
在自然界中,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是世界作物的主要胁迫因子,常常导致粮食的减产。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BPH)是亚洲稻区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Schultz,2002;Hogenhout and Zipfel,2015;Khush,2005)。近几十年,农民主要依靠农药来对褐飞虱进行防治,尽管在
【研究背景】食管癌和胃癌是两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环境和遗传因素与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胃癌最常见病理类型为胃腺癌,食管癌主要由两种病理学类型组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EAC)。其中ESCC是我国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而EAC是欧美国家的主要类型。食管癌和胃癌解剖位置相近,其危险因素既具有特异性也有共性。吸烟与ESCC和EAC风险增加相关,而饮酒是ESCC明确的危险因素,胃食管反
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具有固定植株、吸收营养成分和水分、合成和储藏营养物质等生理功能。植物主要通过产生侧根和根毛形成庞大的根系,扩展与土壤的接触方位和面积,根系的生长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利用营养元素的能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形态构型既受自身发育信号的调控,也与环境中营养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氮素营养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通常以NO3-或者NH4+的形
传媒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体系重构、动力变革与范式转换的大转型时期。在此环境下,传媒上市公司作为传媒产业先进生产力代表,以内生培育和外延并购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战略转型与升级。从2011年开始,传媒上市公司作为主并方参与的并购案例数量与交易金额增长迅速,并购作为一种迅速开拓经营领域、提升
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恶性肿瘤前列,虽然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手术器械的不断升级,但是除了部分早期的NSCLC经过手术能达到治愈外,术后复发或转移依然不可避免,因此NSCLC单纯手术所带来的远期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的提升,而随着药物的治疗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抑制剂及
与社会学类似,传播学对身体采取了一种双重思路。一方面,传播学极少持续聚焦身体,遑论视之为有单独理据的研究对象,就此而言,身体是缺席的。另一方面,在论述传播实践时,必然涉及身体,就此而言,身体又是在场的。这种在场缺席的境况,与传播、身体两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形成了令人费解的反差。囿于非具身的研究思路,传播学不仅对席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身体研究热潮不为所动,还对当下与传播技术息息相关的身体变革不予关照。
识别是一种人类的认知行为。在冲突法领域,识别通常是指依据某个问题的性质,将其分类到对应的法律范畴,以找寻解决该问题的冲突规范和准据法的过程。在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中,识别始于立案而止于执行,除涉及冲突规范和准据法的选择外,还涉及法律关系涉外性的确定和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的区分。本文以审判为中心视角,通过实证分析法,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后,提出具体问题动态识别法。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