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族伊斯兰教文化的不断变迁使其具有中国本土伊斯兰特质。当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顺应规律,与时俱进是最质朴又最强大的生活逻辑。饮食文化变迁是南京回族在宗教与民族身份自我选择过程中重要的外显行为。民族和宗教身份的分离,是其自我调适的生活逻辑。传统宗教文化所规定和延续的社会文化,也会被现代社会结构重构。如今,做不做礼拜,是否遵行饮食戒律,取决于自我对生活的选择。对于这些回民而言,“失范”状态不仅是社会结构为其提供的纠正机制,还帮助他们实现了个人对文化选择的自由。宗教身份的脱离不是原则性的挑战,而是在社会与家庭的宽容和默许中,个体做出的温和选择。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只强硬的大手在控制,而是每一个社会个体主动参与回族的伊斯兰教文化本土化的改造过程。伊斯兰教本土文化是伊斯兰教本土化的结果。回族伊斯兰教文化的本土化并不是伊斯兰文化的消失,而是动态的文化适应,从而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回族伊斯兰教本土文化。本文基于对南京本土回族的个案访谈,通过分析发现南京回族伊斯兰教本土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宗教与民族身份的分离,一部分南京回族的身份认同并不取决于是否信奉伊斯兰教。为他们所认可的身份特点,体现在身份证上的民族名称,以及略与汉族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显性文化符号上。在另一方面,回族特质就是不断变化的,极具地域性的本土化特质。因此,对于一部分南京本土回族穆斯林而言,他们的宗教认同和血缘认同强烈,但其信仰的形式和内容随着时间而逐渐变迁。以江苏省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南京湖熟镇为例,因为大部分的本土回族穆斯林未接受过系统的经堂教育,所以对伊斯兰教的理解仅限于从小耳濡目染得来的浅简知识,因此也就逐渐丧失了坚持宗教功课的内在动力。然而,不论是从习俗性、家庭文化传承型遵守的角度,还是穆斯林的积极自我认同的角度看待,这些缺乏伊斯兰经堂知识的本土回族穆斯林依然是伊斯兰教信仰内部的群体。事实上,回族的伊斯兰教本土文化在其促进回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的创生了,它是适应本土化生存的发展结果,具有地域性差异。严格地说,它是中国伊斯兰教的地方宗教文化。所以说,中国本土的伊斯兰教,其特质正是代表着其自身伊斯兰教在地方本土化发展的结果。南京回族以信奉伊斯兰教为纽带,通过族际通婚,使得血统上与其他民族难分难解。血缘上的统合又催化了其意识形态上逐渐形成能够在国家内部联结所有社会个体的集体主题——中华民族文化。这种“自我”认同促使文化走向统合状态,一同构建了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今日南京回族伊斯兰教本土化结果,就是由伊斯兰显性文化符号的一定程度保留与本土汉族文化的一定程度吸收共同构成的南京回族伊斯兰本土文化。回族文化在中华主体文化中的演变过程,也是中国社会演变过程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