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公共产品理论来源于地区合作的实践,地区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供应充足而高效的区域公共产品,以保障整个地区以及域内各个成员共同利益关切点的最优化,使地区逐步作为一个整体来应对来自地区内部和全球化下日益扩展的外部威胁与挑战。区域公共产品开放性、多元性、功能性的特点迎合了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地区合作,能有效地缓解主权国家间因存在历史与现实摩擦而对地区合作所造成的制约,为东亚地区合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契合了东亚历史与现实问题交织、各行为体认同度低、国家战略利益复合化的地区特点。在当前东亚经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都已得到稳步扩展的条件下,构建符合东亚地区特点的制度类区域公共产品以保障已有的地区公共产品的稳步、持续供给和新的合作领域的出现是十分必要的。制度化的地区环境能够将地区内的各类要素置于合理的位置以实现其供应效果的最大化。域内国家要在现有的合作机制下进一步扩展合作的领域,深化地区国家的认同度,在不排斥美国等国家在东亚地区的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将域外大国也纳入到东亚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范围内,以稳定的机制与制度来约束域内与域外国家的行为才是东亚合作的可循之路。本文遵循理论铺垫—实例分析—路径构建的研究思路,探讨在东亚区域合作迫切需要突破点的背景下东亚构建制度性区域公共产品的必要性及其供应模式与路径。本文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导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区域公共产品理论并将这一理论与新地区主义理论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成为引领全文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引申出制度与机制在地区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制度性公共产品的概念及其供应效用。第二部分,论述了在东盟“10+3”主导下的东亚区域合作实践中制度性公共产品在金融与贸易、地区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供应现状,探讨了制度化、机制性的区域公共产品供应的现状、模式及其特点,进一步分析了外溢性影响下的域内大国与美国的供应博弈。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理论与实践所铺设的框架下,探讨了目前东亚制度性区域公共产品供应的必要性以及可行的模式。认为在东亚地区战略利益复合化、地区缺乏互信的状态下,多层次、多主体、多渠道的合作供应模式能突破合作瓶颈,成为东亚区域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模式。第四部分,勾画出了制度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路径与构建的渠道。制度性区域公共产品既是公共产品的一类,同时又是地区公共产品供应的载体,它引导并约束着地区供给的模式以及每一阶段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种类。制度约束下的供应主体互动、机制化的地区合作才能提供有效的区域公共产品。最后是结语部分,进一步概括了本文的立意以及从东亚区域合作中衍生出的制度性区域公共产品的供应前景。